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针对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要求及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依据走扁带的形式和作用,探讨适合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走扁带内容及走扁带对小学生体质的影响。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走扁带的文献作为参考,访谈走扁带领域的专家教授及专业运动员,确定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走扁带内容,并通过问卷调查走扁带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的合理性。(2)实验法选取广州市天河区柯木塱小学2年级2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对照班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内容及每天40分钟的课外活动,实验班在正常的体育教学基础上融入15分钟走扁带内容及每天40分钟走扁带练习,进行12周的实验干预,分别在实验干预4周末、8周末、12周末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十字象限跳、走平衡木、闭眼单脚站立、扁带单脚站立、立定跳远、50米跑、一分钟跳绳的测试,对测试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在调查的130名教师中,90%的教师认为以“理论-技能-所需素质练习”为主线构建小学2-6年级走扁带教学内容合理;92.31%的教师认为实验班的走扁带教学内容及进度和课外体育活动走扁带的内容安排合理。(2)实验教学结束后,实验班分别有66.67%、71.43%和61.91%以上学生认为走扁带有趣、安全和不太难;71.43%以上的学生喜欢走扁带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对于走扁带及常规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一般掌握以上的比例分别是90.48%和92.86%。(3)12周实验教学结束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男、女生的肺活量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对照班和实验班男、女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12周实验教学结束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男、女生的十字象限跳时间为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减少(P<0.05,P<0.01),且实验班比对照班男、女非常显著性和显著性减少(P<0.01,P<0.05);对于走扁带融入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在走平衡木成绩方面实验班和对照班男、女生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男、女生闭眼单脚站立及扁带单脚站立在12周后才有非常显著及显著性提高(P<0.01,P<0.05),而实验组男、女生闭眼单脚站立从8周末开始就显示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且在12周末比对照班男、女生有显著性提高(P<0.05),同时实验组男、女生扁带单脚站立从4周末开始就显示显著性提高(P<0.05),且在8周末、12周末比对照班男、女生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5)12周实验教学结束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男、女生立定跳远、50米跑和一分钟跳绳均有非常显著性和显著性提高(P<0.01,P<0.05),且在实验班男、女生的提高较对照班显著(P<0.05)。研究结论与建议:结论:(1)小学2-6年级走扁带教学体系及内容设计是合理的,教学实验说明大多数学生喜欢走扁带并能学会走扁带的技术要领。(2)相对于常规教学,融入走扁带内容的体育教学更能促进小学生灵敏、平衡、下肢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的发展。建议:(1)小学体育教学融入走扁带对提高小学生体质有促进作用,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试点教学政策让走扁带进入小学体育课堂。(2)为促进走扁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应尽快出版相关走扁带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