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排放及其控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x2008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既有产生温室效应的作用,又可以破坏臭氧层。现有研究表明农业生态系统是产生N2O的主要来源。目前,关于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等生态系统中N20排放的研究较多,而关于蔬菜生产系统中N2O排放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华中地区尚鲜见报导。因此,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产生N2O的主要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原状土柱试验和大田试验,以武汉市城郊典型菜地土壤(黄棕壤)为研究对象,以小白菜、辣椒、苋菜、菠菜、萝卜和莴苣为供试蔬菜,深入探讨氮肥施用对武汉城郊菜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揭示菜地系统土壤N2O排放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如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关系。同时,在新西兰牧草地系统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显著减少土壤N2O排放的基础上,研究了DCD施用至菜地系统对N2O排放的减排效果,总结提出了武汉城郊菜地控制土壤N2O排放的主要方法和措施,为蔬菜的可持续生产和土壤N2O减排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和原状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武汉市城郊区菜地系统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土壤N2O排放速率和排放总量。N2O排放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0、N1和N2处理土壤N2O排放总量分别是0.2、6.41、10.40 mg kg-1土。土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N2O排放通量、N2O排放总量和N2O排放系数均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土壤N2O平均年排放总量分别为0.8 kg N ha-1 (N0)、1.68 kg N ha-1 (N1)、5.44 kg N ha-1 (N2)和13.51 kg N ha-1 (N3),各施氮处理土壤N2O排放系数年平均值为0.36%(N1)、0.54%(N2)和1.21%(N3)。此外,高施氮水平(N2和N3)下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以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线性关系,而在低施氮水平(N1)和未施氮处理时,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中无机态氮含量之间无显著线性关系。同时,土壤N2O排放总量与不同施氮量间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大田试验验证了土柱试验研究结果,其研究结果与土柱试验一致。2.采用原状土柱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种植不同种类蔬菜土壤N20排放的差异。原状土柱试验结果表明:土壤N2O平均日排放量大小排序依次为:苋菜>辣椒>萝卜>小白菜>莴苣>菠菜;除N3处理,同一施氮水平下,连续两年同一时间种植同种蔬菜(辣椒和苋菜)土壤N2O平均日排放量相似。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种植辣椒期间土壤N2O平均日排放量最大,其排放量范围为2.29~55.40 g ha-1d-1,而种植菠菜期间土壤N2O平均日排放量最小,排放范围为1.43~7.86 g ha-1d-1;土壤N2O平均日排放量大小顺序依次为辣椒>萝卜>小白菜>菠菜。3.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和原状土柱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由WFPS 35%提高至WFPS 85%时,土壤N2O排放总量随着土壤水分的提高而增加,而当土壤水分为WFPS 110%时,土壤N2O排放总量反而下降。N2O排放总量最大是WFPS 85%,最小的是WFPS 35%。排放系数变化范围是0.02~3.11%(N1)和0.02~2.25%(N2)。此外,原状土柱试验结果也表明,土壤N20高排放通量集中在降雨量大的4月份至9月份,占总排放量的77%,且未施氮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4.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和原状土柱试验研究了土壤温度对N2O排放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施氮水平下,且当土壤水分变化较小时,土壤N2O日排放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士壤N2O释放速率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温度最高时达到排放峰。同一施氮水平下,当土壤水分变化较大时,N2O释放速率峰值出现在适宜的水分且温度较高时,说明土壤N2O释放速率受土壤温度和水分共同影响。原状土柱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影响N2O排放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N2O高排放通量集中在4月份至9月份,而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各施氮处理N20的排放量都较小(<64.5μg m-2h-1),且当温度低于5℃时,N20排放通量几乎接近于0。未施氮处理下土壤N20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线性关系。5.本文采用原状土柱试验研究了种植蔬菜地与裸地N2O排放差异。结果表明,裸地土壤N2O排放量远大于种植蔬菜地土壤,裸地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为193μgm-2h-1,种植蔬菜后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减少至60μg m-2h-1。同时,低施氮量(T1,500 kg N ha-1)下裸地N2O排放量比高施氮量(T2,750 kg N ha-1)种植蔬菜时大,即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试验期间,T1处理下裸地总N2O-N排放量为9.54 kg ha-1,而T2处理下总N2O-N排放量仅为4.21 kg ha-1。此外,未种植作物时裸地土壤N2O排放系数远大于种植蔬菜时,T1种植蔬菜时为0.39%,而未种植蔬菜时裸地土壤为1.76%。6.采用原状土柱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施用对蔬菜产量的影响及其与土壤N2O排放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蔬菜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上升再下降,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利用率与氮肥用量呈显著的指数函数相关关系。相反,各季蔬菜土壤N2O排放总量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说明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不仅可以保证蔬菜高产量,还会减少土壤N20排放,减轻氮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7.采用土柱试验研究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减少牧草地系统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DCD在夏季和冬季均显著减少土壤N2O排放。夏季N2O排放总量为7.8 kg N2O-N ha-1(氮肥施用量:1000 kg N ha-1),而冬季比夏季排放量高为12.3kg N2O-N ha-1。而当施入DCD后,夏季N2O排放总量则减少至4.8kg N2O-N ha-1,冬季则减少至3.9 kg N2O-N ha-1,相当于DCD减少了40%(夏季)和69%(冬季)N2O排放。因此说明,新西兰牧草地系统中N2O在冬季的排放远高于夏季排放,同时,DCD在冬季的减排效果也远高于夏季。8.采用原状土柱试验研究施用硝化抑制剂DCD对菜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DCD显著降低菜地系统土壤N2O排放通量和N2O排放总量,施氮处理下施用DCD减少了49.33%(小白菜)和50.9%(辣椒)的土壤N2O排放;未施氮处理时,土壤N2O排放总量较低,但施用DCD依然减少了33.5%(小白菜)和33.4%(辣椒)N2O排放。同时,DCD降低了土壤N2O排放系数,小白菜未施用DCD时土壤N2O排放系数(EF)为0.15%,施DCD时则减少到0.07%,辣椒未施用DCD时土壤N2O排放系数为0.99%,施入DCD则减少到0.52%。由此说明,DCD是减少土壤N2O排放的一项有效措施。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理解,反映了我党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进一步深化
在我国,土地是农民最大利益所在,土地是农民最大的保障,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最重要的是维护土地权益。随着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中部崛起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进程的
BT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近年来已被政府多次应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上,越来越受到政府及有关建设单位的重视。旅游业的市场化特征决定了旅游项目的
<正>糖尿病(DM)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胰岛素及各种口服降糖药物的出现,目前严重影响DM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
用于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的磷光材料主要包括一些重金属配合物,如铱、锇、铂等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中心离子d轨道上强烈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导致器件中单
果品是我国除粮食作物和蔬菜之外的第三大农产品。我国果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是由于果品质量参差不齐,商品化程度低,使得我国果品的出口量较低,严重影响了果品贸易产业的发展
从介绍非言语沟通的概念及其特征入手,详细阐述非言语沟通在实际交流中的作用。告诉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经常运用自己的仪表、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表达思想感情。单就传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它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级阶段。生态文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的主体,其社会
通过对目前铁路大量使用的珠光体型热轧钢轨以及国产贝氏体AB1钢轨闪光焊及铝热焊接头硬度进行检验,其结果符合铁道部行业标准TB/T1632-2005钢轨焊接中的相关要求,对比了几种钢
在财产罪的保护法益上,存在本权说(包括所有权说)与占有说的对立。本权说主张,财产罪所侵犯的并非事实上的占有而是占有背后的本权。占有说则认为,财产的占有自身具有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