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的场发射特性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luo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显示器作为人机交换信息的界面或窗口,在信息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广泛应用的热阴极射线管(CRT)因不能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相兼容,很难实现结构上的小型化,且工作电压高,能耗大,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基于场发射阴极的场发射显示器(FED),因无需电子束的扫描,可使其结构薄型化,实现低能耗、高清晰度、高稳定性大屏幕平面显示,是新一代最有发展前途的显示器。场发射平板显示技术虽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距离大规模的应用依然存在不小差距。其原因在于尚未找到一种具有良好发射特性的场发射阴极材料,且现有的场发射阴极材料在性能、制备及加工工艺上也存在许多尚需解决的问题。因而,近年来场发射阴极材料的研究已成为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研究工作者们致力于寻找一种场发射性能优越的新材料。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场发射阴极材料所要求的几乎所有性质:良好的化学与热稳定性、高的熔点和热导率、小的介电常数、大的载流子迁移率和高的击穿电压,特别是这些材料的电子亲合势(EA)很小甚至是负值(NEA),为成为良好的场发射材料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不同方法制备了几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并研究了它们的场发射特性。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结果:(1)利用电化学方法沉积了类金刚石(DLC)薄膜和非晶碳氮(a-CNx)薄膜,研究了在DLC薄膜沉积过程中电压、温度和沉积时间对电流密度的影响,在a-CNx薄膜沉积过程中电压对电流密度的影响,得出了较高电压和较高温度有利于DLC薄膜生长以及较高电压有利于a-CNx薄膜生长的结论。测量了合适条件下沉积的DLC薄膜和a-CNx薄膜的结构特性和场发射特性。由于a-CNx膜的疏松结构,DLC薄膜的粗糙表面以及大的禁带宽度,导致DLC薄膜的场发射特性优于a-CNx薄膜。(2)利用直流溅射方法沉积了非晶氮化镓(a-GaN)薄膜,研究了a-GaN薄膜的结构和场发射特性,以及氢等离子体处理和Si掺杂对薄膜场发射特性的影响,并对场发射性能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氢等离子体处理后,由于薄膜表面的突起减少,a-GaN薄膜的缺陷态密度减少,甚至是有一些薄膜已经被刻蚀掉使得薄膜的场发射特性变差,Si的掺杂使电子可以直接从杂质带发射到真空而且可能导致了曲率更小的尖锥的形成,使薄膜的场发射特性变好。(3)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生长了氮化镓纳米线(GaN nanowires)、氮化铟镓纳米线(InGaN nanowires)和氮化铟纳米线(InN nanowires)。研究了温度、气体比例和时间对样品形貌的影响,以及合适条件下生长的纳米线的结构和场发射特性。在T=950℃、NH3/Ar=1/2.5时GaN纳米线是六方相的。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发射点密度,并且没有场屏蔽效应产生,所以发射电流密度最大。在T=600℃、无Ar且t=70min时生长的InGaN纳米线是六方相和立方相的混合相,且In含量不均匀,具有最小的开启电场,最大的发射电流密度。在T=550℃、无Ar时生长的InN纳米线是六方相和立方相的混合相,具有最小的开启电场,最大的发射电流密度。(4)利用直流溅射方法沉积了HfNxOy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和场发射特性的影响,并对其场发射机理进行了分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相结构发生变化,而且HfN成分减少,HfO2成分增多;组成薄膜的颗粒变大;其表面出现隆起甚至是纳米锥状突起。由于结构和形貌的影响,使得在800℃的退火温度下,薄膜具有最小的开启电场和最大的电流密度。通过对以上几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场发射特性的研究,为场发射研究积累了实验数据,并为理解尚不明确的发射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在现实世界许多实际问题的发展过程中,特别在生物系统中的生物神经网络,经济学中的最优控制模型及其符号处理系统和飞行器移动中,经常会发生在一定时刻的瞬时突变.这种瞬时突变的现象被称之为脉冲现象。对于这种瞬时突变的现象,人们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是,在一个发展过程中系统能否经受得住这种无法预知的快速变化。为了简单起见,在这些过程的数学模拟中,人们常常会忽略这个快速变化的持续期间而假设这个过程是通过瞬时突变来完
学位
线性系统在数学、物理学、统计学、工程学甚至社会科学中的许多问题求解时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近似求解物理中的线性偏微分方程时,最终都转化为线性系统的求解问题,所以对线性系统的求解历来都是数值代数研究的主要问题.众所周知,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数值方法一般分为两类:直接法和迭代法。直接法的计算量小,但计算格式较复杂,因而适用于阶数不太高的方程组.现实问题大都是阶数很高且稀疏的大型线性系统,直接法就显得无能
本文以两种生态型芦苇沙丘芦苇和沼泽芦苇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两种生态型芦苇对高温胁迫的不同生理响应,揭示了NO在高温胁迫下的抗氧化作用以及NO和ABA在高温胁迫下的信号功能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获得以下结果: 在高温胁迫下,沙丘芦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生长率和相对细胞活力均显著高于沼泽芦苇,而相对电导率、H2O2和MDA含量显著低于于沼泽芦苇。沙丘芦苇SOD、CAT、POD、APX、G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化合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在高等植物中,光合作用的光能吸收、传递和能量转化过程是在具有一定分子排列及空间构象的色素蛋白复合体及相关的电子载体中完成的。当光合电子传递受阻,所吸收的光能不能有效传递转变成化学能,就以热能:红色荧光的形式散发。我们应用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和PAM 2000可调荧光仪,在由pSKI015 T-DNA转化的拟南芥突变库中,筛选与光
光系统Ⅱ复合体是一个镶嵌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中的多亚基的色素-蛋白膜脂复合物,其特殊之处在于能够催化水的裂解并释放氧气,从而维持整个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的稳定。PSⅡ复合物包含25个以上不同亚基,结合大约250个左右的色素分子,其中约有至少18个是小分子量蛋白亚基。这类小分子量蛋白多数只含有一个跨膜α-螺旋,并且序列保守性较高。自1986年由Ljungberg等首次从PSⅡ中分离出小分子量蛋白Psb
生物体正是依赖于它自身基因表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调控,才得以正常分化、发育、繁殖和调节代谢。在脊椎动物的内耳发育中,细胞分化命运的决定有赖于复杂的基因调节通路,此调节通路涉及Wnt家族。Axin2是正规的Wnt调节通路中一个副调节因子,它通过促进β-catenin的降解,抑制信号的传导。我们发现了一个鸡的等位基因cAxin2,于HH-14+期,它初始表达在发育内耳的耳杯中,并在内耳的形成及进一步耳
平流层臭氧的减薄会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UV-B)辐射(280-320nm)的显著增强。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近10年来,整个中国臭氧总量都在不断减少,其中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损耗更为严重,常年维持一低值中心。为了研究当前以及增强的UV-B辐射对青藏高原物种生长繁殖的影响,我们以当地常见的六种一年生植物窄叶野豌豆、早熟禾、扁蓄、平车前、密花香薷和中华野葵为材料在兰州大学高寒草
多值泛函微分方程和积分微分方程是非线性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工程、经济、最优控制及最优化理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多值泛函微分方程和积分微分方程存在性和可控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研究了一类二阶多值脉冲泛函微分方程的存在性,具有无穷时滞的一阶中立型多值泛函微分方程和积分微分方程的存在性和可控性,具有无穷时滞的Sobolev型泛函微分方程和积分微分方程的可控性以及具有无穷
确定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尤其是密度相关的对称能是核物理与重离子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目的。非对称核物质的状态方程在理解中子星的整体性质,超新星的爆发、中子星的冷却等许多天体物理的现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中子星物质由中子、质子、电子以及μ子等组成。而这些物质的化学平衡组成就直接与密度相关的对称能相关联。对称能不但在天体物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其在解释远离β稳定线的丰中子核的稳定性等正常核物质密度附近以
学位
为了适应各种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调节机制,感受外界刺激,调整基因的表达,调节代谢途径。通过完整的信号调节系统,激活或者抑制适当的基因以响应外界刺激。由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APKK)、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MAPKKK)组成的磷酸化级联途径在酵母和动物细胞中,起着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植物中,鉴定出了多种MAP激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