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建设落后,应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小康社会的建成。城乡发展的平衡性是我国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的问题之一,多种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其中基层领导队伍管理水平低下是一个较为主要的问题,作为我国最基层的领导核心,村党组织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核心,负责对所在村落各项事务的统一领导。因此要想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首先应该对农村党支书团队的整体能力水平进行综合提升,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目前来看,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方式主要有远程教育、集中培训、参观学习、挂职锻炼、交叉任职等形式,培养目标无外乎提升政治素养、提升致富能力,以及让村书记更加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等方面。但是就实际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多数支部书记参加培训前后并没有什么提高,觉得培训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导致不少支部书记对此产生排斥心理。本文基于胜任力理论,借鄞州区提升各村党组织书记的优缺得失,总结村支部书记必须拥有的能力、胜任力,再对现有村书记培养方式进行阐述,分析优劣。认为培养支部书记不仅要从外部入手,提供学习机会、学习环境,更要从书记内心着手,激发主动提升的欲望,还必须优化培养反馈机制,将培养融入到日常,即时掌握培养实效,不断改进培养方式。在帮助支部书记拥有基本素质“兜底”的情况下,让支部书记有选择性得参加“提高”学习,采取个性化、分层次的培养方式,打造村党组织书记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