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来看,乡土题材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自古就有,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的岩画,如岩画中的围猎、舞蹈等一系列活动,尽管他们对这些岩画的创作动机不同于后来的艺术家,但并不排除这是乡土题材绘画发展的一个雏形。乡土绘画在当代的发展恰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中,把传统绘画中以文人、贵族为审美视角的绘画转移到普通人的身上,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注。本文以“当代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的衍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作品进行梳理、对比分析,最后得出乡土绘画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展、衍变,呈现出关注视角的多元和表现手法的多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以绘画创作的角度结合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在当代的发展衍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追溯,选取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具有代表性的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进行分析,在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在这个时期关注视角相对单一,绘画语言也单一,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其次,结合80年代社会环境对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进行分析,得出在这一时期的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在选材和表现语言更加自由。再次,通过分析90年代以来从事“乡土题材”的艺术家作品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的多元衍变;多元文化的碰撞和社会环境的变迁都带动了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的衍变,绘画视角和绘画手法都呈现出多元发展面貌。最后得出结论,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随着乡土社会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乡土绘画不应该只停留在那些古老的、粗糙的、野蛮的、苦涩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