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M低渗气藏低渗区有效动用渗流实验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WM气藏属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然而,随着气藏开发的深入,地质及开发特征认识的逐步深入,水侵对气藏开发的危害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气藏高效开发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气藏低渗区储量也逐渐被动用,低渗带对分隔水体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对于低渗区储量动用机理和水体流动能力认识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针对LWM气藏低渗区水驱采收率及其水体流动能力开展深入研究,为制定低渗区储量有效动用对策和编制整体治水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主要应用物理模拟技术,系统测试不同储层物性条件下低渗水驱气采收率;结合水相启动压力梯度及水相流动能力测试,明确LWM低渗气藏储量衰竭采出程度。具体包括如下四方面研究内容(1)开展了 6块不同物性全直径岩心水相启动压力梯度及水相渗透率测试。(2)在高压条件(内压76MPa、定围压126MPa)下开展了 4组全直径岩心实际应力下含水体衰竭实验。(3)开展了 2组不同渗透率级差、4种不同产气速度的岩心高压供气机理实验。(4)开展了平面供气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1)获得了水相启动压力梯度与岩心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两者间的数据关系。启动压力梯度随岩心渗透率变小而变大。当渗透率小于0.2mD时,启动压力梯度显著增大,当岩心渗透率大于0.2mD时,启动压力梯度则十分小,小于0.01MPa/cm,且变化平稳,水体有可能在岩心中发生流动。(2)单位压降产气量随着岩心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并且在中后期下降速度加快。不同渗透率岩心的产水规律相似,都是中前期未产水,见水后产水量迅速上升。含10倍水体的岩心较含5倍水体的岩心水侵更严重,采收率更低。(3)适当的降低配产,可以延长气井的生命周期。在稳产期,高、低渗区的产量都较高,但高渗区始终比低渗区产量高。高、低渗区的产气贡献率受渗透率和原始储量的双重影响,配产对高、低渗区产气贡献率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蒸压加气混凝土作为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内部含有均匀分布的气孔,具备轻质、保温隔热、隔音、隔声、耐火等多种优点,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在民用建筑中,主要作为建筑的填充墙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波在空气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比如超声除尘、超声悬浮、超声干燥以及超声凝聚等。众所周知,在超声技术领域,换能器的声阻抗通常远大
近年来,由于城市污泥产量的迅速增长以及传统污泥处理方式的局限性,人们开始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污泥处理方式。由于污泥中包含大量有机物质,对其进行气化不仅能实现污泥的减量化,而且能产生可燃性合成气,减少重金属排放,因此污泥气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污泥气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焦油和CO_2。焦油会降低气化效率,影响设备运行;而CO_2不仅是温室气体,而且会降低合成气的热值。基于钙基吸附剂的污泥气化是制取
复层金属是通过原子互相扩散使两种及以上的不同种类金属界面处实现冶金结合从而获得的材料,可以实现单一金属无法实现的功能。Al、Ni作为容易从自然界中获取的金属,在工业社
水轮机叶片、导叶及过流部件长期浸没于含有阴离子的河水环境中,极易产生腐蚀,导致生产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然而目前对于水轮机常用钢材的耐蚀性研究依旧较少,尤其是关于河水
随着工业智能化的发展,对测量精度要求逐渐提升,而对传感器的标定是实现精准测量的前提。受某船舶工业单位委托研制的端面测温传感器要求有±0.5℃的测温精度,在对其进行标定
α位氧取代氮烯是一类具有广泛用途的活性反应中间体,在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其中以羰基氮烯、磺酰基氮烯、亚磺酰基氮烯、磷酰基氮烯为代表的α-oxo氮烯,因其具有丰富的结构与化学活性而受到物理有机化学密切关注。烷基与芳香基取代磺酰基氮烯作为典型的α-oxo氮烯,通过化学捕捉、超快光谱实验与理论量子化学研究得到了其在溶液中的化学性质。然而具有高反应活性的氨基取
混凝土在动力荷载下的强度较静力荷载下的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根据国内外现有的试验资料,我国最新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1247-2018)》中规定:“混凝土动态强度的标准值可较其静态标准值提高20%”。试验表明,黏性是影响动力荷载混凝土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但是黏性的影响机理目前并不明确,同时在混凝土材料试验和结构动力设计中,惯性和阻尼均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直接将动力试验中的材料强度试验
钨酸锌(ZnW04)是单斜相、钨锰铁矿结构的n型半导体,具有[Zn06]和[W06]共同构成层状结构,且ZnWO4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但ZnW04仍然具有光谱响应范围有限以及光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制造水平的提高,各行业使用的设备逐渐复杂化,如何有效地进行设备管理,成为了一项时代难题。TPM(全员生产维护)作为一种优良的设备管理技术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