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所以留守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将孩子委托给年迈的双亲或寄养于他人照看,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落——乡村留守学生。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学生。一般指年龄在14周岁及以下的学生。经过调查发现,家长对“留守学生”的监护往往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家长、学校、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面中,家庭教育呈现明显的薄弱环节,这些“留守学生”缺乏正常的亲情关爱,思想行为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临诸多的成长问题。怎样保护和教育好初中班级中客观存在的留守学生,解决好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教育环节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话题,也成为了我们今天学校教育的一个工作重心。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初中留守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多些防患意识,对留守学生多点爱心,多点真心,多点耐心,多点细心,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论文旨在阐述初中班级中的留守学生的个体人格心理的发展特点,运用不同的教育管理策略,所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对现实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个借鉴参考作用。第一部分:认识初中班级中的留守学生。对此论题的研究意义及由来做了简要分析,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班集体建设的理论对初中班级、留守学生、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班级留守学生心理特点、教育管理、策略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揭示我校留守学生的现实状况。通过现状调查,借助数据及大量生动翔实的事例对中学班级中的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形成成因等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第三部分:班级留守学生管理的策略研究。从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对班级留守学生的管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对班级留守学生的管理的价值取向、对班级留守学生的管理策略。其中管理策略是重点。第四部分:通过对班级留守学生教育引导的实例来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