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树原产于中国,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茶树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炭疽病是茶树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常造成叶片枯死脱落,降低茶叶品质,限制茶叶产量。茶树炭疽病由多种炭疽菌侵染引起,其中果生炭疽菌和山茶炭疽菌是引起茶树炭疽病的优势病原菌。目前我国对茶树炭疽病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病原鉴定和有效药剂筛选方面,而对茶树炭疽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了解较少。病原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对于理解病原群体潜在传播、寄主抗性、耐药性杀菌剂使用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来源于安徽、福建和云南茶园中引起茶树炭疽病的果生炭疽病菌和茶树山茶炭疽病菌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茶树炭疽病的传播规律、流行动态和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利用果生炭疽菌基因组序列,通过SSRHunter选择二核苷酸或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在果生炭疽菌基因组序列中进行SSR位点筛选。利用Primer 6.0设计引物,通过Oligo Analyzer 3.1和Blast对设计的引物进行分析和检验,得到10对有效的SSR标记引物;同时利用已报道的18对近缘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SR引物,对引起茶树炭疽病的果生炭疽菌和山茶炭疽菌进行PCR扩增和2.5%琼脂糖凝胶电泳以检测引物的多态性,结果筛选获得14对和13对多态性引物可分别用于果生炭疽菌和山茶炭疽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2.利用筛选获得的14对SSR引物对茶树果生炭疽病菌共扩增出5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扩增出的等位基因范围为2-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305-0.769,平均为0.534,14对引物均具有中度以上多态性;获得的13对SSR引物对茶树山茶炭疽病菌共扩增出4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扩增的等位基因范围为2-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是0.245-0.617,均值为0.490,其中12对引物具有中度以上多态性。3.利用14对SSR引物检测了茶树果生炭疽病菌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3个地理种群的观测等位基因(Na)范围为1.92-2.92,Shannon’s指数(I)范围为0.517-0.955,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341-0.583;采用13对SSR引物检测了山茶炭疽病菌2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2个地理种群的观测等位基因(Na)范围为2.92-3.0,Shannon’s指数(I)范围为0.853-0.912,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496-0.554。这表明引起茶树炭疽病的果生炭疽菌和山茶炭疽菌的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4.UPGMA聚类结果表明,茶树果生炭疽病菌的遗传相似度范围为0.62-1.00,在遗传相似度为0.70时,可将35株茶树果生炭疽病菌菌株分为5个类群;PCo A分析和遗传结构将所有菌株分为2个类群,分子方差(AMOVA)发现群体内遗传变异为主,占总变异的87%;遗传分化系数显示安徽群体与福建群体遗传分化较低,云南群体与福建、安徽群体遗传分化较高。UPGMA聚类结果显示茶树山茶炭疽病菌的遗传相似度范围为0.60-1.00,当相似系数为0.68时,菌株被划分为6个类群;分子方差(AMOVA)发现群体内遗传变异为主,占总变异的95%;遗传分化系数显示安徽群体与福建群体遗传分化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