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基和非中心对称超导体的比热和输运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ca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常规超导体材料和性质研究是凝聚态物理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这其中,2008年发现的铁基超导体以其较高的超导临界转变温度Tc、奇异的物理性质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非中心对称超导体在自旋-轨道耦合较强时,超导序参量中可能存在自旋单态和三重态的混合,也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体系。因此,我们选择这两个体系来进行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果:   一、在材料探索方面,我们利用二价的碱土金属Sr、Ca等在铁基1111体系的稀土位进行掺杂,成功得到了空穴型掺杂的超导电性。其中Ln1-xSrxFeAsO(Ln=La,Pr)和Tb1-xCaxFeAsO三个体系的最高Tc分别达到25.5 K、16.3 K和15.6 K。霍尔效应实验确证了超导样品的电输运在低温下由空穴型的载流子主导;而正常态霍尔效应和磁阻测量显示了体系存在较强的多带效应。总结这几个超导体系,我们发现掺杂的二价碱土金属离子的半径略大于相应的稀土元素的离子半径,似乎是1111体系中获得空穴型超导电性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在性质研究方面,我们利用低温比热的手段对铁基超导体的能隙结构、费米面态密度、杂质散射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电子型掺杂的超导体LaFeAsO0.9F0.1-δ,我们发现零温下其电子比热系数随磁场的变化表现出很强的非线性,暗示着存在节线或高度各向异性的超导能隙。在空穴型掺杂的122体系Ba0.8K0.4Fe2As2中首次观察到了非常大的电子比热跃变和正常态电子比热系数γn,表明其正常态费米面上具有很大的有效准粒子态密度和显著的有效质量重整化;同时,对其超导能隙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没有节点的超流在体系中占据主导的地位。最后,在系列电子型掺杂的Ba(Fe1-xCox)2As2单晶中观察到了明显的零温剩余电子比热系数γ0,其随掺杂量的演变可以基于存在节线或者S±的能隙结构,用掺杂引起的杂质散射效应来定性地理解。   三、本论文的另外一个工作是对非中心对称的超导体Mg12-δIr19B16的物理性质的研究。通过对Tc为5.7 K的样品的低温比热研究,我们发现其电子比热随温度和磁场变化的行为均符合BCS理论对s波超导体的预言;同时不能完全排除小量的其它配对形式存在的可能。通过对三个不同Tc的样品的霍尔效应和磁阻的研究,我们还发现体系中存在强烈的多带效应。
其他文献
由于其高度的可调节性,光格子中的冷原子气体为模拟和研究凝聚态系统中的多体哈密顿量,尤其是低维强关联系统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平台。同时,由于这一系统自身许多独特的特点,其
学位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EO)是在溶液中对阀金属及其合金施加高工作电压,使其产生等离子体放电,从而在其表面原位生长氧化物陶瓷薄膜的一种表面改性技术。本文通过等离子体电解氧
学位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强相作用的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它预言在高温高密度等极端条件下会发生从普通的强子相到夸克退禁闭相的转变,这种新的物质形态被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学位
通常状态下,夸克被禁闭在强子中,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游离态的夸克。但是在高能量密度和高温下,格点QCD理论预言将发生从强子物质到退禁闭夸克胶子的相变。这种退禁闭的致密物质
学位
近些年来,金属表面等离激元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能在金属表面传播的电磁波的模式。由于最近的微纳米加工技术的巨大发展,使得利用金属表面等离激元来实现
学位
本论文研究了Pb和Pr掺杂Bi-Sb合金在80-300K温区的低温热电性能。建立了采用Bi-Te基热电材料制备的冷能发电装置,并进行了冷能发电实验研究。   采用机械合金化(MA)方法制
学位
为了描述光晶格中强关联极限下自旋为1玻色子体系,我们构造了一个t-J1-J2模型.通过隶玻色子平均场方法求解这个模型,我们发现两种不同的玻色子凝聚相:一种是自旋单重态的玻色
学位
约瑟夫森器件由于其在量子计算中诱人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它作为一个人工制备的全固态量子体系,可以看成是一种人工原子,其宏观量子态可以通过外加电流、
学位
格点QCD理论预言在高温或高密的条件下会产生从普通的强子物质到一种夸克解禁、局部热化的新物质状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相变。位于美国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
学位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在稀薄碱金属原子中的实验实现,为我们研究原子在超低温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平台.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非线性孤立波由于实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