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昼夜血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无论是否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均常于夜间发生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加重,尤其是在快动眼睡眠期。目前对于COPD患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夜间血氧饱和度的预测,但夜间血氧饱和度水平不能反映昼夜血氧的变化情况。血氧的波动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中均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与COPD患者夜间的病情变化相关。本研究将对COPD患者昼夜血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   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42例,排除其他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选取13例无慢性心肺疾病的志愿者。所有受试对象于晚上行至少7小时的多导睡眠监测,包括脑电、眼电、肌电、指端血氧饱和度、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排除具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第二日行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日间动态血氧饱和度监测。日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pO2)取上午8点至晚上5点的9小时动态血氧饱和度监测的血氧饱和度的平均值。对COPD组行Borg呼吸困难评分、SGRQ(St.Georges呼吸问卷)评分,并随访12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昼夜血氧变异率的计算公式为:昼夜血氧变异率=(日间MSpO2-夜间MSpO2)/日间MSpO2*100%。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COPD组日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pO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pO2)、FEV1%、FVC%、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昼夜血氧变异率高于对照组。将COPD患者的昼夜血氧变异率分别与年龄、日间PaO2、日间PaCO2、日间MSpO2、夜间MSpO2、FEV1%、FEV1/FVC、FVC%、Borg呼吸困难评分、SGRQ评分、12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昼夜血氧变异率与年龄、Borg呼吸困难评分、SGRQ评分、12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3、0.570、0.564、0.349,P均<0.05),与日间PaO2、日间MSpO2、夜间MSpO2、FEV1%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8、-0.658、-0.865、-0.545,P均<0.05)。分别将Borg呼吸困难评分、SGRQ评分、12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与昼夜血氧变异率、日间MSpO2和夜间MSpO2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昼夜血氧变异率与Borg呼吸困难评分、SGRQ评分、12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更相关(F值分别为10.844、11.384、9.548,P均<0.01)。   结论:   COPD患者昼夜血氧变异率较正常人高,它较日间、夜间血氧饱和度能更好的反映患者病情和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的重要化疗药物之一。单独使用L-asp可以使儿童ALL的完全缓解
目的:探讨多模式磁共振指导的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们回顾分析了本科连续收集的具有溶栓前和溶栓后24h多模式磁共振的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的临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基于PC标准的CPU做为主控制器的核心部件,并进一步引入现场总线模式。近来,有些PLC厂家及DCS厂
人们用常“秧好一半谷”来形容育好壮秧的重要性,那么杂交晚稻育秧的重要性至少要用“秧好多半谷”才能表达。因为杂交晚稻主要靠分蘖成穗,而大田有效分蘖期极短,秧苗分蘖的
同源框基因A10(HOXA10)是多基因家族的转录调节基因之一,参与生殖道发育、调控胚胎的发育及植入,决定细胞定向分化和增殖,它可通过激活或抑制下游基因的转录来诱导子宫内膜成
我队地处瓯江南岸的平原粮区,全队共有水田114亩。1976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南优2号2.4亩,平均亩产987斤,比常规稻增产20.3%。1977年扩大种植杂交水稻南优2号102亩(其中包括制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我省棉花生产认真落实政策,进一步调动了棉农生产的积极性,今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达158万亩,比去年实收面积增加15.4万亩,预计棉花总产可
当前,“90后”已经成为就业舞台主角,他们的就业观与“70后”、“80后”相比有着明显的变化。为了让企业、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当下纺织学子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同时,也为了
195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兼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在其出版的《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书中,将“数字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坚信,包括报纸
综合布线在当今的中国已经不是新名词了,但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办公情况的布线系统,其中的学问还是很大的。综合布线系统是80年代由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最先发明的。早在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