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并对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态建设都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其中就要求文化兴盛和文艺繁荣必须与时代共脉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困难和矛盾,基于回答时代问题的需要,强调社会主义文艺要紧紧抓住文艺人民性这一主线,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文艺与人民之间的内在统一性,据此形成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对我国文艺事业发展问题的回答之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文艺实践,指导我国人民文艺事业发展与建设的行动纲领,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本文深入研究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挖掘了其科学内涵及创新成果,探究了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理论基础,归纳并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中国化的推进历程,以唯物史观视野研究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的发展和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进行了探究。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形成于长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最早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关于文艺的人民性思想的主张,后经各时期的理论演进在苏联进一步丰富了文艺人民性思想,并进行了文艺人民性思想的具体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深入,文艺人民性思想在带领和指导中国人民的文艺实践中取得了更为完善和体系化的理论总结。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中国化的展开和推进进行了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中国化是在对各时期各种问题不断的历史回应中逐步展开和推进的。本文按照对文艺人民性思想逐步丰富和发展的历程,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中国化的进程大致划分了四个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左翼”作家联盟时期的“文艺大众化”思想开始萌发;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由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人民大众”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二为”方向确立下我国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在继承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的新境界。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的继承性和科学内涵进行了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定了文艺与人民之间统一的密切联系。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坚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的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了人民主体的文艺创作原则,以文艺的创作、反映、审美、评判等主体性姿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境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聚焦时代问题,总结历史经验,充分肯定、引领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坚持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价值追求,高度重视和推进人民文艺工作步入新的历程。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的创新性进行了研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过程中,人民文艺事业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本文认为,习近平将文艺事业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进行功能定位,以发展的观念对文艺人民性思想进行了创造性地阐释,充分展现了其时代内涵与实践品格,体现了其时代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将中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推向了新的阶段,并科学指出了其强大的指导意义。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的践行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时代困难和时代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在一定时期内我国文艺事业发展过程中将面对的来自外部环境中的影响和挑战,同时要正视我们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立足当下深刻分析了问题原因,并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实践功能出发,对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既提出了应对新时期这些困难的一些对策性以及探索思考,又在研究其重要科学指导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