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创新型人才、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复杂问题解决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开展假设演绎、推理论证等高阶思维活动。复杂系统问题是复杂问题中的一类,由于复杂系统的多层次性、复杂多变的因果模式及动态变化性,学习者在基于复杂系统的探究式学习中面临建立假设的困难、系统因果机制推理和动态化理解的困难。因此,需要提供合适的思维支架以支持学习者的探究过程。概念图作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创新型人才、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复杂问题解决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开展假设演绎、推理论证等高阶思维活动。复杂系统问题是复杂问题中的一类,由于复杂系统的多层次性、复杂多变的因果模式及动态变化性,学习者在基于复杂系统的探究式学习中面临建立假设的困难、系统因果机制推理和动态化理解的困难。因此,需要提供合适的思维支架以支持学习者的探究过程。概念图作为一种思维可视化工具,通过构建命题的形式层次化、结构化地呈现了知识图谱。目前研究已证明概念图对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假设生成、推理论证、整个探究过程的监测以及复杂系统中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因果机制的理解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已有的概念图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成效研究均聚焦于对比有无概念图对探究式学习的影响,而忽略了学习者自主构建的概念图本身的内容质量差异以及此差异是否对学习者的探究学习成果造成了影响。此外,有研究已发现在学习者自由绘制的概念图中呈现了关注系统元素和关注系统动态变化的两种类型,但该研究并未对此作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基于学习者有效阐明基于复杂系统的科学解释的三项认知特征(元素、序列和解释过程),提出了关注系统元素的元素型概念图和关注系统动态变化的序列型概念图,通过实证研究对比两种概念图的质量差异以及两种概念图支持的基于复杂系统的探究式学习的成效差异。本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成都市某高中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学生(N=87)被随机分配绘制序列型概念图(实验班,N=43,15小组)和绘制元素型概念图(控制班,N=44,14小组)来完成在虚拟生态系统学习平台上的小组协作探究任务。本研究采用前后测试成绩分析个人知识收获;采用概念图质量评价及小组报告质量评价分析小组探究任务表现;采用情感态度测量问卷和学生开放式回答分析学习者对协作探究式学习的感受。编码评价后对两个班级的个人表现、小组表现及量表得分进行了差异性检验,对开放式回答进行了内容提取和编码归类,通过量性分析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两种类型概念图对学习者在基于复杂系统的探究式学习中成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人知识收获方面,序列型概念图能够更好地提升学习者个人的学科知识水平,有效促进了学习者对系统动态变化的理解和有意义思考,进一步转化为了更有深度和可应用的知识。在小组探究任务表现方面,序列型概念图总体质量要显著优于元素型概念图;同时,绘制序列型概念图学生的小组报告在假设、推理论证、结论一致性以及总得分方面均要显著高于控制班学生。在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方面,两班学生在学习动机及其子维度、学习焦虑感、协作探究式学习感受以及认知负荷中外界负荷和相关负荷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内在负荷方面,序列型概念图组的学生要显著高于元素型概念图组的学生,学习者更多关注动态变化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任务的复杂性,促进学习者更多地投入高阶思维活动。本研究丰富了概念图支持的探究式学习成效探索的实证研究,为实际教学及实践活动中应用概念图开展复杂系统类问题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更有效的构建模式。
其他文献
如何高效培养学生合作问题解决(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简称CPS)能力是全球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要议题。被视作是CPS有效培养方式的项目化学习,在过往实践中并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问题解决环境;而拼图法(Jigsaw)这一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形成有效的合作学习氛围,向学生提供问题解决机会,也为CPS高效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设计研究和混合方法
乡村环境中存在一类日常而平凡的景观,和专家视角下具有突出价值的景观一样,它们同样是文化和社会关系的表征空间。城镇化的过程中,这类景观对形成以人为本的、完整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单元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解读。在过往的实践与研究中,乡村日常景观的意义常被忽视,因而在村落更新、撤并等建设中被不加留意地大面积破坏,取而代之的是无地方性的空间和村民的失落感,阻碍了地方与个体发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中改善村落人居环
干茶烘焙(焙火)作为一种工艺手段,可以改善红茶品质。烘焙提香的过程,也是茶叶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热物理化学反应的过程,对于红茶特征风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创新红茶烘焙提香工艺,有助于提升红茶的感官品质尤其是香气品质。本文研究真空焙火这一创新工艺对不同种类红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分的影响,并通过与常规烘焙工艺的对比试验,探讨此项技术应用于红茶烘焙工艺的可行性。此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围绕真空度、烘焙时间、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2021年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介绍中小学教育教学相关工作要求时强调:“要注重差异化教学,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帮扶。”2022年4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更是直接指出,应“开展差异化教学,加强个别化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可见,立足学生差异,强化教学效能,优化教学
协作编程(Collaborative programming)是一种典型的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CSCL)模式。在 K-12 教学中,教师支架已被广泛应用于协作编程环境中,但实证研究表明教师支架对协作编程的过程及效果存在差异。目前鲜少有研究使用多模态学习分析(Multimodal Learning Analytic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辅助科学学习的有力工具,但多数学生在课堂中缺乏参与科学论证的机会,影响科学学习的效果。论证支架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论证,提升论证的规范性和逻辑性,促进科学知识的协作建构与反思。本研究设计开发了一款在线科学论证系统,融合提示语作为论证支架,辅助小学生开展在线科学论证,进一步提高虚拟科学学习的效果。为探究论证支架的干预影响,本研究以南京市某公立小学55名六年级学生
目的: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以下简称TGfU)以学生认知能力和战术意识培养为中心,重视发展学生在球类运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水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世界范围内学校体育领域主流的球类运动教学模式之一,对我国球类运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研究以小学生为对象,设计基于TGfU的篮球教学单元、并进行随机对照实验探讨TGfU干预对学生运动能力
西瓜(Citrullus lanatus)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瓜果类经济作物之一,是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园艺作物。设施西瓜长季节栽培模式是发源于浙江台州温岭的重要西瓜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新样板,有力推动我国设施精品西瓜产业发展。本论文研究针对设施瓜菜长季节栽培下植株易早衰、后期产量与品质劣变等问题,开展了基于环境友好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梯度密度栽培技术的西瓜提质增产栽培技术研发,以期进一步提
随着非正式学习在全世界受到重视和认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日益凸显,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博物馆教育的目标已不仅仅停留在学习知识与技能,而是进一步追求对素养的提升。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博物馆与学校展开密切合作,越来越多中小学校正在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然而,学生在博物馆中往往是走马观花,只能获取碎片化的知识和浅层的理解,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许多博物馆和学校开始尝试使用
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政务、医疗等多个行业的初步探索应用情况来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体现,并且已经延伸至数字出版产业领域,有望克服当前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运行中所面临的顽疾。然而区块链技术对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产生正向影响的同时,同样面临着技术本身难以攻克的难题,其所触及的法律风险也应被考虑进去。因而,在研究区块链能否重塑以及如何重塑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如何使政策更具科学性、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