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血制备肉味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拉德反应是一类用于肉味风味物质制备的主要反应,其含氮反应前体物主要有氨基酸类、植物蛋白或其水解液和动物蛋白或其水解液三种,其中动物蛋白或其水解液反应后获得的肉香味更为浓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鸭血是鸭肉加工产业中存在的主要副产物,由于收集、储存不便,而应用较少,针对此现状,本论文以鸭血为原料,经抗凝、离心、透析、冷冻干燥后获得鸭血浆蛋白,对比分析生物酶解技术和亚临界水技术制备鸭血浆蛋白肽的效果,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以血浆蛋白肽为原料,研究美拉德反应制备肉味风味物质的最佳工艺并对比分析美拉德反应产物与Vc、BHT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探讨了肽对美拉德反应制备肉味风味物质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经抗凝、离心、透析、冷冻干燥后获得的鸭血浆蛋白的蛋白质含量约为70.62%。通过比较生物酶解技术和亚临界水技术水解血浆蛋白的结果,发现生物酶解技术是制备鸭血浆蛋白肽的较好手段,经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血浆蛋白肽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pH8.0、底物浓度3.0%、酶解时间5h、温度55℃、加酶量7560U/g(以蛋白计),在此条件下,测得水解度可达14.58%。2.以血浆蛋白肽为原料,简单描述检验法及排序检验法的检验结果为指标,确定美拉德反应制备肉味风味物质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选择木糖的情况下,血浆蛋白肽、木糖及半胱氨酸在pH6.5、比例1:1:1、蛋白质浓度3%,温度120℃条件下反应4h,此条件下获得的产物肉香味浓郁、圆润。3.在进行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时发现,在达到半抑制率时,1mg肉味风味物质清除DPPH·的能力相当于0.1636mg的Vc或0.7512mgBHT的清除能力;1mg肉味风味物质清除ABTS+的能力相当于0.3957mg的Vc或0.4426mgBHT的清除能力;在还原力为0.3时,1mg的肉味风味物质相当于0.2444mg的Vc或0.9183mg的BHT的还原力,由此说明,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获得的肉味风味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其抑制腐败、抗菌等提供可能性。4.通过对比分析美拉德反应前后血浆蛋白肽红外图谱的变化,发现美拉德反应后,血浆蛋白肽的酰胺Ⅰ带出现明显红移,1390cm-1左右的吸收明显增强,可能是因为血浆蛋白肽和木糖发生了接枝,导致相应功能基团的改变。5.通过分析血浆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发现血浆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达48.68%。丰富的氨基酸种类及高含量为肉味风味物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6.通过对比分析血浆蛋白肽添加前后美拉德反应产物风味的变化,发现肽是美拉德反应制备浓厚、圆润肉味风味物质的重要前体物。研究还发现,不同水解程度得到的肽制备的肉味风味物质肉香味浓度不同,随着水解度的增加,美拉德反应制备得到的风味物质的肉香味有所增强,同时对比SDS-PAGE图分析发现肽分子量的大小对美拉德反应产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近日,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办2014年合作伙伴大会,和鹰经销商、客户、各界代表近500名嘉宾齐聚一堂,见证了和鹰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最新成果。和鹰科技董事长尹智勇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发生质的飞跃,当今社会步入科学化、信息化时代,大大减少繁重的体力劳作,工作时间缩短,休闲娱乐时间增多,居民对于通过体育锻炼来增
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甚至具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内部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并得到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
<正> 中毒性菌痢多发生于儿童,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主要是痢疾杆菌内毒素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大致经过血管痉挛、血管扩张、血管麻痹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在电子对抗领域,雷达作为观察敌情的“窗口”,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雷达干扰技术的不断革新,要求电子干扰设备具备更高的性能。在存储雷达工作波形方面,数字射频存储器(D
由于建筑物地下室功能的需要或地下室基础存在大大小小的承台,或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铁车站共建,导致基坑坑底深度不尽相同,于是就出现了二级及多级基坑这一比较特殊的情况
<正> 1988年7~12月,我们以氟啶酸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61例,同期以氟哌酸治疗38例为对照,现小结如下。观察方法一、病例选择及分组治疗全部病例均为临床诊断的急性菌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商品房买卖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如房地产开发商延期交房、购房者延期付款、房屋买卖欺诈、延期办理房屋权属证书等,由此产生纠纷,出现相当多的复杂
频繁出现的环境问题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环境司法救济一直是近年来国内理论与实践关注的重点,其中,环保法庭的设立作为对环境司法救济探索的显著成果,更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