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寿命延长,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一大因素。老龄化的趋势,可以作为一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应该以乐观的心态来对待。但同时,老龄化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是对社会的一大考验。面对老龄化的来袭,对未来死亡率的改善情况应该有更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Lee-Carter模型是公认的在死亡率预测上的比较经典的模型,其在数据拟合和死亡率预测上有较好的效果。将其应用于中国的人口数据,旨在对死亡率的未来趋势发展进行研究、预测,然后提出应对老龄化的对策及建议。研究中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通过对死亡率模型的分析和研究,选择Lee-Carter模型作为研究的主要模型,并且借鉴已有的研究,在经典模型基础上将其进行改进,使其更适合中国人口数据的特点。在实证分析上主要是将模型应用在中国的数据上,对死亡率数据进行拟合、预测,得到结果。在研究中将中国的人口按照地域进行分组,分为城市、城城镇和乡村三个组别,对不同地域的死亡率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得到不同的应对老龄化策略。本文的创新点也正在于此:将经典模型进行改进,使其符合中国的人口特点,舍弃原模型应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应用其他的方法进行估计,使其与原始数据的拟合程度和预测效果都有改善;将中国的人口数据按地域进行分组研究,横向比较人口发展趋势,以及死亡率的地域差异;针对模型的研究结果根据不同地域的死亡率发展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应对人口老龄化。通过对中国人口的研究,可以看到死亡率的改善以及死亡率在各地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死亡率的改善情况乡村改善最明显,呈现出的死亡率随年度的变化几乎是线性的,其次是城城镇,城城镇的死亡率会在未来有一个明显的下降,然后趋于平稳,最后是城市,其死亡率随年度变化的曲线几乎是水平的;但是死亡率的横向比对显示,城市的死亡率最低,其次是城城镇,乡村死亡率最高;并且发现,乡村和城镇的死亡率改善幅度最大的是低年龄段的组别。在提出对策时,认为不同的区域针对其人口发展的不同趋势,应该有针对性的应对。在三个区域中,乡村死亡率的改善最明显,而且其发展水平最低,应该给予养老问题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