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光伏作为全球能源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成为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品。因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光伏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在此背景下,光伏企业获得了大量的政府补贴,但在政府通过补贴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如企业通过包装项目资质骗补、获取补贴后挪作他用、盲目进行低效率扩张等问题,导致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效益下滑,研发水平停滞不前。加之我国政府补贴过程不透明,监管体系不到位,也为企业寻租行为提供肥沃的土壤。在此情况下,政府补贴是否能够实现政策效果,推动光伏产业研发创新水平,提高光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梳理了有关政府补贴和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文献,首先分析了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政府补贴政策,接下来基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光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就此提出了政府补贴可能会抑制光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寻租活动会加剧政府补贴抑制作用的研究假设。实证研究方面,使用光伏上市公司2014-2018年的数据,采用LP法测算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光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整体抑制了光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本文将光伏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进行了分组回归,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均显著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国有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强,整体研究结论基本可靠。为了分析其作用机制,随后本文引入寻租成本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了寻租活动在政府补贴抑制光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会加剧企业寻租活动,带来寻租成本上升,从而阻碍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根据研究结论,政府补贴对光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寻租活动有着较大的关系。因此本文依据结论对政府补贴从补贴标准制定、事后审查和补贴退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