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选择与乡土文化——基于福建莆田安村的实证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k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是地球上最具创造力的生命体,它展现了地球上最美妙的风景线,但人的生存不是唯一的,它同万物一样经历了进化与优胜劣汰,并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主宰者,创造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同样,人也不是单一的,它延续着自身再生产的过程,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即,是生育,延续了人类,维系了人类社会。人类文明进入父系时代以后,由于男性在生理与社会地位中都居于优势,这种状况深刻地影响了全社会的生育观念。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生男为荣,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人甚至采用高科技手段实现“非儿不生”,由此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农民的生育决策研究不容忽视。贝克尔将经济学引入了家庭和生育的研究领域,虽然从学科意义上来讲是一次经济学向社会学的空前进军,但事实上仍无法完全解释决定生育的原因。生育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地印染着传统的力量,农民生存的根基在于乡土,农民作为乡村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的生育行为由于受到乡土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很强的延续性。   因此,本文以福建的一个乡村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以乡村生育为切入点来考察乡土文化是如何对农民生育行为产生作用的。   本文的内容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提出问题,介绍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理论视角,说明此研究的意义与方法,并对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主要是针对个案村的自然状况、社会概况以及生活于其间的三代人的生活轨迹的介绍。   第三个章节对安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案例,从生育目的、生育性别偏好、生育子女理想数和生育质量四个维度描绘了当前安村村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观念。第四章节通过对安村农民养育后代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核算,质疑西方孩子成本——效用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并试图与贝克尔理论对话。第五章介绍了安村生育机制的两大力量,一方面,通过对安村农民的生育信仰、习俗、宗族与村落文化的描述,挖掘乡土文化对农民生育行为的催生力量。另一方面,介绍了计划生育政策在安村执行的力度、难度和效度,考察了国家政策对安村农民生育决策的抑制力。第六章是探讨与结论,以及本文研究的局限之处。
其他文献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因经济困难或其他特殊情况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获得有效辩护的重要制度。2012年《刑事诉讼法》扩大了援助对象范围,提前了援助阶段,明
朱德同志作为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者之一、我党历史上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历经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几个重要的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收农村土地成为新增建设用地、扩大城市规模的主要途径。然而,在这场大规模“新圈地运动”的背后,出现了大量种地无土地、进城无工作、拆迁无家
我国当前社会因分配不均引起的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由财产占有不均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均正上升为社会分配不公的主要因素,并严重侵蚀着我国社会的公平体系。要改变这种现状,作为社会分配调节杠杆的税收制度应当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房地产税费制度存在租税费概念不清、税种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弊端,税收对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难以正常发挥。在这种背景下,及时制定专门的《物业税法》,适时开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