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芘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igh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并芘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烟熏和烧烤食品中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突变等多种毒性,对人危害极大,同时苯并芘对人体的毒作用具有有潜伏性、蓄积性。本研究旨在非细胞毒性剂量作用下,研究苯并芘对BALB/c小鼠T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对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为阐明苯并芘的免疫毒性机制,寻找更敏感有效、易检测的毒性生物学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本论文从体外研究苯并芘对BALB/c小鼠T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分离培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悬液,采用MTT法筛选苯并芘对T细胞的无细胞毒性的剂量范围,考察刀豆蛋白(ConA)诱导T细胞的增殖情况,筛选出适合剂量作为研究的低中高剂量组(0.1μg/mL、0.2μg/mL、0.4μg/mL);ELISA法检测苯并芘对ConA诱导的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γ、IL-4)的影响;通过检测细胞内[Ca2+]i浓度和CaM蛋白表达,考察苯并芘对细胞内Ca2+通路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苯并芘对ConA诱导的T细胞的NFAT、NF-κB通路的影响。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苯并芘对小鼠T淋巴细胞非细胞毒剂量范围为0-0.4μg/mL,选取0.1μg/mL、0.2μg/mL、0.4μg/mL为低中高剂量组;苯并芘能够抑制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在细胞水平检测到苯并芘对细胞因子IL-2、IFN-γ、IL-4有抑制作用;苯并芘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内[Ca2+]i浓度、抑制CaM蛋白的表达;苯并芘对T细胞的NFAT、NF-κB通路具有抑制作用,上述所有抑制作用均呈剂量相关性。综上,苯并芘对小鼠T淋巴细胞有抑制作用,并参与对NFAT、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综上所述,苯并芘对BALB/c小鼠T淋巴细胞在非细胞毒性下、较低剂量范围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苯并芘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NFAT、NF-κB通路实现的。本研究有助于寻找到苯并芘摄入后对人体早期产生损害的并易于检测的毒性生物学标志物,为修订苯并芘的安全限量,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伴随着先进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猛进步,整个人类社会进入了经济和信息的新世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增大,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中小型图书馆的
随着重金属污染的日益加剧,其对人类与动植物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铬作为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其危害性较强。铬在土壤的存在形式主要为Cr(III)与Cr(VI),其中Cr(III)毒性较小,在土壤
目的:研究分析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的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
地热资源在全球储量丰富,分布广泛,随着原油资源的消耗,无污染可持续的高温地热资源逐渐受到人们重视。高温地热资源钻采与传统油气钻采不同,高温地热井常常处于地质环境恶劣
本文在梳理、评价和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散文理论的基础上,对散文的范畴、真实与虚构、真情实感等概念进行了重新界说。由此寻求散文理论的变奏,在现代视野建构新的散文理论话
策勒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生态脆弱区,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当地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迫切需要寻找生态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途径。即建立环境友好型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迅速扩大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同时,由于征地制度改革滞后、征地补偿费偏低、失地农民的
在现有煤柱合理结构分区的基础上,将其结构分为塑性区、弹性核区、水压破坏区。为求得各区宽度,首先,应用极限平衡理论和抛物线型强度理论,采用分离变量法确定了塑性区宽度;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地理学目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国内外在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大
通过对我国优良外掺剂并利用粉煤灰、硅灰良好的活性和微颗粒分散特点,配制高耐久性混凝土,提高桥涵基础的抗冻性、抗硫酸盐侵蚀和河流的冲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