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Linux模式的可重用设计方法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tianweixiu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微处理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嵌入式处理器的设计和一大批适用于各种场合且性能优异的32位SoC芯片涌现出来,由于SoC芯片的种类不断增多,性能不断提高,在基于SoC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实现过程中,设计者更多考虑的不再是能否实现某个特定功能,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而是从设计方法的层面,注重设计的周期和效率,使得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实现更加符合产品的生命周期,同时在保证性能和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产品的设计时间,和开发过程中的人力资金投入。 因此,可重用设计方法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重视。在可重、用设计方法的四个具体实现层次中,可重构模式显然是使用最广泛、与应用联系最紧密的实现方法。可重构模式指在设计过程中构建可重用的物理平台,使得物理平台满足一定的通用性,同时又具备可修改、可扩展的特性,用以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使得不同的设计工作可以使用相同的平台来完成,从而避免了对底层物理平台设计工作的不断反复。 本文首先比较了在嵌入式系统设计过程中,可重构技术和IP复用设计技术两个主要方法的特点。然后以ARM嵌入式处理器为例,提出利用可重构技术设计嵌入式最小系统平台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并基于ARM+Linux的模式设计了用于图像处理应用的最小系统。然后利用这一最小系统,重构了两个嵌入式系统,一个用于掌纹识别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掌纹的预处理、定位、识别等算法,并验证了掌纹识别算法的可行性,同时性能也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另一个系统用于铁路道岔缺口检测系统,在这一系统上也完成了预期的检测功能,并且性能经过了现场测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论文通过利用同一最小系统重构并实现不同的应用系统,证明了可重用设计方法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确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性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交通压力逐渐增大,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迫在眉睫,而交通标志识别(TSR)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不仅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系统以辅助驾驶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水资源的不断枯竭,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对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一条既经济又实际的必由之路。现阶段的水处理,一般采用膜分离技术和反渗透污水处理工艺
Ad Hoc网络最大的特点是无中心、节点具有多跳转发的能力。因此路由是Ad Hoc网络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大部分的路由研究着眼于找到一条连接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路由,并不考
IETF提出的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化协议是一种在IP网络中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协议,是构建VoIP技术体系的一个标准,可以在公共网络上实现
H.264是ITU-T和ISO联合推出的新标准,采用和发展了近几年来视频编码方面的先进技术,以较高编码效率和网络友好性而著称。H.264可分级扩展(SVC)是其扩展部分,目前仍处于制订过程
通信定位的一体化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已研究的多天线时空调制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四天线的时空调制信号的产生方法,研究了时空调制信号在高斯条件和多径衰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