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比较电针内关穴、内关配伍中脘穴防治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为防治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选穴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选择8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央随机系统分为单穴(内关)组43例和双穴(内关配中脘)组44例,两组病人基础给予第一代5-HT3受体拮抗剂进行常规止呕。在采取常规手段的基础上,单穴组给予电针内关(双侧),双穴组给予电针内关(双侧)和中脘,两组电针干预均于化疗前至少半小时进行,连续治疗3天。主要疗效指标选择电针干预全程恶心、呕吐发生率,恶心呕吐完全控制率,恶心、呕吐分级;次要指标观察患者便秘、腹泻分级,焦虑、抑郁程度。恶心呕吐及便秘腹泻分级采用国际CTCAE量表,焦虑、抑郁采用国际通用HADS量表,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结果:1.主要疗效指标: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在治疗期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分级:两组在治疗期恶心、呕吐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完全控制率:两组在治疗第1、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穴组效果优于双穴组。2.次要疗效指标:便秘分级:两组在治疗期间便秘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泻分级:两组在评价期腹泻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焦虑、抑郁量表:两组治疗后(D3)焦虑、抑郁评分与治疗前(D0)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P值均小0.05,单穴组优于双穴组。3.安全性评价:单穴组出现1例恶心、1例便秘严重者;双穴组出现1例呕吐严重者,均给予补救用药,双穴组1例轻微晕针者。结论:1.电针内关穴与内关配中脘穴在防治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方面无差异。2.电针内关穴在缓解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方面,效果优于内关配中脘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