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宅是人类基本需求的物质载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人民生活的基本消费要素,更是人们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住宅建设日新月异,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是在目前现有的居住空间发展设计中,却还是延续着传统设计模式或套用城市即定模式,造成了现今“千城一面,千区一面,甚至千户一面”的负面状况。在城市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居住社区类型的多样化,需求和发展目标呈现多样化态势。而现行的城市居住空间规划设计模式并不完全适合城市的发展。所以,本文以环境行为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从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综合角度出发,借鉴设计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综合地调查现有的城市居民居住状况,以及正在发展的城市居住空间秩序,希望能在调查研究中找寻到针对现有城市居住空间秩序发展应对方法的突破口,并且希望能紧密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及发展观,对今后的城市居住空间有更深系统的后续研究。第一章导论主要是提出课题开始的背景,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和方法,阐述了作为课题理论支持的环境行为心理学学科理论,以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相互渗透论为理论依据展开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从而建立起理论研究框架。第二章是介绍传统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过程。以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居住空间特征发展为脉络,揭示出传统居住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第三章是论述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居住空间的生成及发展。对生成背景及生成的各种环境进行分析,并罗列出城市居住空间的表现形式第四章是对现代城市居住空间的秩序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居住空间秩序变化的成因及利弊的分析,以及现有家庭结构的变化来分析现代居住空间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及展望第五章是通过实际案例对城市居住空间中其中关注的边缘居住进行论证最后是结论,通过对传统住宅空间及现代住宅空间发展演变过程的研究,总结了城市居住空间秩序的现状及发展,提出居住者层次不同,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对住宅要求就不同;但城市要发展,城市化进程是阻挡不了的事实,而居住空间模式要发展,要改变,较为合适的城市居住空间新秩序应该是大住区混居,小住区聚居,形成同质异质混居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