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基金刚烃类高氧化安定高密度燃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1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烷基金刚烃是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高氧化安定高密度燃料,可为导弹、火箭、战斗机等飞行器提供推进能量。燃料的能量是决定飞行器性能的关键因素,在油箱体积一定的条件下,提高燃料的能量密度可以增加航程和载荷。此外,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等高马赫数飞行的情况,空气流会在飞行器表面产生强烈的空气动力学加热,导致飞行器温度急剧升高,为了减小飞行器负荷需要采取燃料主动冷却的方法对高温部件进行冷却。因此高马赫数飞行对碳氢燃料的氧化安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刚烃分子结构对称且紧凑,拥有高密度,而且结构中仅包含两种具有较强反应活性的碳原子,易于定向合成不同烷基取代的烷基金刚烃衍生物,进而实现对燃料性能的调控。本文结合燃料分子构效关系,基于碳骨架重排反应、烷基化反应和格氏反应合成了二甲基金刚烷燃料、多甲基金刚烷燃料、单取代乙基/丙基金刚烷燃料以及C15烷基金刚烃混合燃料。利用AlC13催化二甲基四氢双环戊二烯碳骨架重排反应合成了二甲基金刚烷燃料,二甲基金刚烷收率达到88.7%。通过DFT理论计算出六种二甲基金刚烷异构体的相对电子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并结合实验探究了重排反应中的甲基迁移过程,即甲基会经历从仲碳到叔碳原子的迁移过程,最终异构为1,3-二甲基金刚烷。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合成出烷基取代位置不同的二甲基金刚烷燃料,且烷基取代位置对二甲基金刚烷的燃料性质具有显著影响。合成的二甲基金刚烷燃料密度分别为0.922 g/mL和0.903 g/mL,且具有优异的低温流动性(冰点分别为-75℃和-60℃,-20℃黏度分别为23.4 mm2/s和13.4 mm2/s),其中甲基位于叔碳原子的1,3-二甲基金刚烷(起始氧化温度为212.4℃)表现出优于JP-10燃料的氧化安定性(起始氧化温度为199.2℃)。利用AlBr3催化1,3-二甲基金刚烷烷基化反应定向合成了 1,3,5-三甲基金刚烷和1,3,5,7-四甲基金刚烷,收率分别为60%和80%,并探究了烷基化反应路径。通过高压差式扫描量热仪和小型快速氧化仪测定了多甲基金刚烷系列的氧化安定性,并阐述了多甲基金刚烷系列燃料分子结构与氧化安定性的构效关系。多甲基金刚烷的氧化安定性与分子结构中碳原子种类及数量相互关联,其中碳原子稳定性服从季碳原子>伯碳原子>仲碳原子>叔碳原子。1,3,5,7-四甲基金刚烷表现出优异的氧化安定性(氧化起始温度为234.0℃,氧化诱导时间为1232.3 min)。更重要的是,将1,3,5,7-四甲基金刚烷添加至JP-10高密度燃料中,可以显著提高高密度燃料的氧化安定性(添加30 wt%1,3,5,7-四甲基金刚烷能够提高37.2%的氧化诱导时间)。通过浓缩格氏试剂和改变溶剂的方法来改进格氏反应,定向合成了 1-乙基金刚烷、2-乙基金刚烷和1-正丙基金刚烷,密度分别为0.940 g/mL、0.957 g/mL、0.932 g/mL。最终三种单取代乙基/丙基金刚烷的收率均大于75%。利用平板点火装置评价了烷基金刚烃的点火和燃烧性能(最低点火温度和点火延迟时间)。由于烷基取代基和金刚烃骨架的贡献,单取代乙基/丙基金刚烷具有比JP-10燃料更优异的燃烧性能,其中单取代乙基/丙基金刚烷最低点火温度均低于300℃,JP-10最低点火温度为370℃。1-乙基金刚烷和1-丙基金刚烷具有比JP-10燃料更高的氧化安定性。通过理论计算烷基金刚烃系列燃料的理论比冲,发现1-乙基金刚烷和2-乙基金刚烷的理论体积比冲均高于JP-10燃料。利用AlCl3催化四氢三环戊二烯碳骨架重排反应合成出以甲基 1,2-四亚甲基金刚烷为主的C15高密度烷基金刚烃混合燃料,并研究其综合燃料性质。该路线的特点是在高温和无溶剂条件下进行且催化剂用量少,烷基金刚烃液相收率最高可达85.6%。合成的C15烷基金刚烃混合燃料密度为0.976 g/mL,热值为40.6 MJ/L,冰点低于-70℃,氧化安定性优于JP-10燃料(起始氧化温度为201.7℃,氧化诱导时间为246.9 min),最低点火温度为275℃,低于其他合成类烷基金刚烃燃料。最后,阐述和总结了烷基金刚烃分子结构与燃料性质(密度、冰点、黏度、氧化安定性、点火和燃烧性能、比冲)之间的构效关系。
其他文献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金融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在大国博弈、俄乌冲突、世纪疫情等国内外形势发生超预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金融科技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金融网络安全加速与传统安全紧密交织,面临形势和挑战更加严峻。维护金融网络安全既是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需要,
期刊
多智能体系统在无线传感网络、多机器人协调、智能交通以及智能电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实现了智能体之间的协作交互,完成单一智能体集中式控制难以实现的任务。受工况等实际环境制约,智能体局部信息交换时不可避免地受到随机噪声干扰、数据丢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不同于加性噪声,乘性噪声与智能体状态相关,乘性噪声的引入会导致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问题更具挑战性。本文主要研究乘性和加性噪声下随机
学位
低碳烯烃是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技术作为石油裂解制低碳烯烃技术的替代路线,开发该技术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催化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反应中,Fe基催化剂具有高反应活性和高选择性等优点。χ-Fe5C2(510)面是铁基催化剂活性相中暴露最多的表面,合成气在该表面上的反应机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Fe基催化剂反应机理。现阶段报道χ-Fe5C2(510)面上反应机理的
学位
<正>先有战略目标,后有绩效指标;绩效要为目标服务,绩效考核是工具和手段,目标实现才是目的。绩效管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关注个人绩效,主要用来评定个体的工作表现。第二阶段在关注个人绩效的同时,开始关注组织绩效,绩效也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升到战略传承的高度,走向战略绩效管理,绩效成为目标管理和战略管理的综合体。第三阶段从管理视角转向经营视角,绩效管理体系融入企业的战略管理、预算管理、经营
期刊
能源和环境危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两大课题。光催化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加以存储和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措施。在不添加牺牲剂的条件下实现光催化纯水分解制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氮化碳(C3N4)具有禁带宽度适宜、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且形貌和结构相对易于调控,是理想的光催化剂材料之一。但常规C3N4表面活性位点匮乏、电荷复合严重,限制了其在水分解中的应用。本文主要针对氮化碳基纳米光催化剂,
学位
膜分离是解决水资源可持续供应重大需求的关键技术,二维纳米通道膜精密构筑已成为高通量水处理膜研究领域的前沿。流固耦合作为流体与固体表面的一种相互作用,为纳米流体减阻提供了新思路。受自然界结构减阻启发,本文首次将纳米流体学引入到膜分离领域。以氧化石墨烯(GO)为基础材料,提出“刚柔相济、亲疏平衡、尺寸可控”的二维纳米异质结设计合成与可控组装策略,实现几何异相及化学-几何双异相二维纳米通道膜的精密构筑;
学位
基于2Li+O2(?)Li2O2(E=2.96 V vs.Li+/Li)反应的Li-O2电池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最高理论能量密度(3500 Wh kg-1)的电化学储能体系,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与研究价值。在正极中,电极材料的多孔结构是多相界面反应的重要保障。对材料多孔结构的优化,可通过凝胶化过程创造三维多孔网络,并经模板法或毛细干燥过程的调节来实现。本工作从凝胶化过程入手,探索了制备凝胶材料与调节其网
学位
非常规水资源开发是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要途径和重大挑战。纳滤膜分离技术以其低能耗、环境友好等特点,已成为解决废水纯化与资源化关键问题的前沿技术。膜孔为纳滤质量传递提供通道,是传递机制的主要载体和实现高效分离的关键因素。为强化纳滤过程,需从分子水平深入揭示通道内部传质机理,指导传质通道理性设计与精密构筑。受细胞膜高效传质启发,本研究面向水处理重大需求,从通道密度、通道长度和通道微环境三个维度出
学位
光诱导电子转移和电荷分离是有机光电材料的重要过程,对其过程研究开发出了许多光电材料。本论文以具有长寿命电荷分离态的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合成,并探索其构建高性能有机半导体的可行性以及可能的拓广应用。首先,本文设计了以苯乙烯基三苯胺(吲哚啉)衍生物作为电子给体、二苯基哒嗪作为电子受体的具有V型顺式结构的哒嗪衍生物(TPA)2Ab、(MTPA)2Ab、(MOTPA)2Ab和(YD)2Ab。优化了合成
学位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压电和铁电性,在电子电器、柔性传感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PVDF是典型的多晶型聚合物,其压电和铁电性主要源于含连续反式构象的正交β和γ晶,但PVDF静态结晶通常形成具有动力学优势的单斜α晶,而制备β和γ晶则需要高温高压、快速冷却等苛刻条件。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基于外场可诱导旁式-反式构象转变,详细研究了加工流动场诱导PVDF结晶特性,结合原位同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