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人才开发系统及其动力学分析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_qu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倡导开发创新人才。随后,这一课题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使得创新人才数量有所增加,人才开发实践经验丰富,在理论研究上也颇有建树。但是,创新人才开发的最终目的不在于人才数量的增加、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丰富,而是是否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相关研究不多,而且以区域视角研究的更少。对此,本文利用复杂系统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将区域创新人才开发看作一个复杂系统,对其内涵、结构、复杂特性、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等进行研究。并以广东省为例,揭示创新人才开发与经济效益之间的作用机理,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对用好创新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运用系统思维和复杂系统理论构建区域创新人才开发系统结构模型,分析其内涵、环境、目的、功能、结构、复杂特性等。并且将该系统划分为主体和运行2个一级子系统,其中主体子系统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这5个二级子系统,运行子系统则包含创新人才、资源支持和绩效这3个二级子系统;(2)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绘制区域创新人才开发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并分别分析其反馈关系和子系统;(3)对区域创新人才开发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广东省的统计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DSS仿真模拟该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历史检验和敏感性分析,最后通过对原模型仿真结果以及对制定的七种政策模拟方案结果的比较分析中得出最优方案;(4)根据系统动力学政策模拟结果提出广东省创新人才开发的政策建议。本文创新点在于:(1)将系统思维和复杂系统理论应用到区域创新人才开发系统中,构建了区域创新人才开发系统结构模型;(2)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区域创新人才开发系统,构建区域创新人才开发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和动力学模型;(3)基于广东省的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试验,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若干优化区域创新人才开发的管理策略。
其他文献
<正>1905年的废科举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广泛社会后果。在乡村造成办学主体由私向公的转变,减弱了民间办学和就学的积极性。新学制对贫寒而向学之家的子弟有所排斥,导致乡村读书
龙凤湿地位于大庆市城区,距离大庆市中心仅8km,具有涵养水源、排污泄洪、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对微型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湿地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和研究,能够从生物学角
杜家骥,男,1949年生,天津市武清人。1978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其间又在职攻读获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及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
随着科技进步,我国油脂工业在生产质量的国际品质保证(ISO9000)、综合卫生管理系统的危害分析重要管理点(HACCP)、零排放(Zero Emisson)、国际环境管理系统(ISO14000)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在创新驱动和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创新投入的作用日益重要,并成为了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行业,高技术产业吸引FDI也迫切需要从追求数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