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环境对宫颈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转阴的影响,为阻断HPV感染进程、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妇科的宫颈HR-HPV持续性感染且无宫颈病变的174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观察宫颈HR-HPV感染的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研究一: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显示阴道微生态正常56例;阴道微生态失衡(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iosis,BV)、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T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支原体感染)118例,其中64例接受了阴道炎治疗,54例未接受阴道炎治疗。分为三组行回顾性队列研究:A组为阴道微生态正常组,B组为阴道微生态失衡未接受阴道炎治疗组,C组为阴道微生态失衡接受阴道炎治疗组,分析三组HPV转阴率。(2)研究二:排除药物治疗阴道炎的干扰,剩余110例研究对象根据HR-HPV转归情况分为转阴组与非转阴组,分析两组阴道微生态环境(乳杆菌、BV、TV、VVC、支原体感染)的差异。结果:(1)研究一: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A组转阴率71.43%(40/56),B组转阴率29.63%(16/54),C组转阴率56.25%(36/64),AB两组转阴率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转阴率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二:HR-HPV转阴组56例(50.91%),未转阴组54例(49.09%)。(1)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年龄、避孕方式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产次数、性生活开始年龄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阴道微生态情况单因素分析:BV、TV、VVC、乳杆菌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避孕方式、BV、VVC是宫颈HR-HP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是宫颈持续性HR-HPV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阴道炎经治疗后其宫颈HR-HPV转阴率较未治疗阴道炎高。(2)BV、VVC、非避孕套方式避孕是宫颈HR-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