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末——19世纪初苏州书坊刻书——以书业堂、扫叶山房为中心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beil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的苏州是全国书籍生产的重要基地,书坊的发展对于书籍产生基地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苏州所生产的书籍中,大部分出现在康熙和乾隆时期,康乾时期是清代苏州书坊发展的活跃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主要考察这一时期苏州地区的书坊业,探讨其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并从书籍出版史角度来解读苏州的书坊刻书业,希望能加深对于苏州地方文化史的把握。   本文重点对17世纪末-19世纪初苏州书坊刻书业进行考察,特别关注这个时期官方文化政策和导向对于书坊刻书业的影响,以及他们自身经营活动和官方导向之间的张力及互动。正文部分除绪论、结语分为三章。第一章“清代前期的文化政策和苏州地区的刻印文化氛围”,通过对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文化政策的分析,尤其是两者对出版书籍的规定,分析苏州作为一个刊印中心所处的文化氛围,并对书坊群体进行一些探讨。第二章“招牌老书坊的刻印研究——书业堂研究”通过对这个时期苏州地区比较典型的个案一书业堂进行研究。此章通过对于其刊印的书籍和官方文化倡导之间的关系来理清民间书坊在自己利益和对官方服从之间如何选择。第三章“顺从”的书坊——扫叶山房的兴起。扫叶山房对于自身书坊刻书的定位比较清晰和精准,特别是在对官方文化导向的配合上更值得重视。和书业堂不同,它对于书籍的刊印,主要集中在史部和一些经学书籍的刊印,以较为固定的定位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其他文献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上海租界历史上恰好是一个转型的时期,上海租界最初人丁不兴,五、六十年代因为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而快速膨胀,接着经历了后太平天国时期的衰退,终于
南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典型代表,唐末五代时发展分化为五个宗派。其中临济、曹洞两宗广为流传,临济宗尤为兴盛。临济宗的创始人是著名的义玄禅师。唐大中八年(854),义玄来到镇州
有清一代,盐税始终是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晚清时期盐税收入更是清政府的财政支柱。盐法是关于食盐产、运、销的规章制度。清代的盐法承用明代后期创行的纲引专商专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