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及预后,总结不同手术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骨科2010年6月至2018年1月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compined with I-125 seed implantation,PVPI)或开放手术治疗的114例脊柱转移癌患者(其中有64例患者进行PVPI,50例患者进行开放手术)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研究。把进行PVPI的64例患者视为治疗组,进行开放手术的50例患者视为对照组,以0.05为匹配容量对两组患者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分析结果显示:32例进行PVPI的患者与32例进行开放手术的患者配对成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omita评分、修正Tokuhashi评分、脊髓损伤分级(Frankel)、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KPS),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包括术后1月、3月、6月、12月)、术后KPS评分(包括术后1月、3月、6月、12月),术后相关并发症以及远期生存时间。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及差异进行比较;应用单因素Kaplan-Meier的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远期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对脊柱转移癌患者远期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术中出血情况:PVPI组15ml-45ml,平均(17.72±8.46)ml,开放手术组400ml-4500ml,平均(1868.75±1033.69)ml,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VAS评分情况:1)术前PVPI组平均VAS评分为7.78±1.24,开放手术组平均VAS评分为7.90±1.44,两组患者的术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1月PVPI组平均VAS评分为3.72±1.57,开放手术组平均VAS评分为5.13±1.84,两组术后1月VAS评分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3月PVPI组平均VAS评分为2.90±1.33,开放手术组平均VAS评分为4.56±1.93,术后3月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术后6月PVPI组平均VAS评分为2.67±1.05,开放手术组平均VAS评分为3.65±1.81,术后6月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术后12月PVPI组平均VAS评分为4.18±1.91,开放手术组平均VAS评分为3.89±1.27,术后12月两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KPS评分情况:1)术前PVPI组为71.87±9.98,开放手术组为70.93±8.56,术前KPS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1月PVPI组平均KPS评分为80.00±6.72,开放手术组平均KPS评分为74.69±7.18,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3月PVPI组平均KPS评分为84.52±6.75,开放手术组平均KPS评分为80.71±7.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术后6月PVPI组平均KPS评分为84.58±5.88,开放手术组平均KPS评分为84.00±5.9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术后12月PVPI组平均KPS评分为82.50±5.77,开放手术组平均KPS评分为85.56±7.2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并发症:PVPI组与开放手术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示脊柱转移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综合治疗方式、手术部位与患者的远期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原发肿瘤病理类型、Tomita评分、修正Tokuhashi评分为影响患者远期生存时间的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6.COX多因素分析示原发肿瘤病理类型、Tomita评分、修正Tokuhashi评分为影响脊柱转移癌患者远期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1.PVPI及开放手术均可改善脊柱转移癌患者的疼痛症状、功能状态、生活质量。2.PVPI和开放手术对于治疗脊柱转移患者效果相当,但PVPI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3.影响脊柱转移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是原发肿瘤病理类型、Tomita评分、修正Tokuhashi 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