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高精度大气温湿度廓线的反演及应用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11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天大气温湿度廓线的获取对于分析气候变化及指导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具有极大的意义。目前常用的进行大气温湿度廓线连续观测的地基仪器有微波辐射计和拉曼激光雷达。而微波辐射计在云天具有反演精度低、分辨率不足等问题,拉曼激光雷达在云天具有信号衰减大、探测高度有限等限制。为弥补上述观测手段的限制与不足,发挥不同仪器的优势,获得云天条件下的高精度大气温湿度廓线,本文进行了拉曼激光雷达与微波辐射计数据的高精度反演与融合算法研究:首先结合云底高度和云层厚度等参量优化了微波辐射计的反演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最优估计法进行了微波辐射计和拉曼激光雷达温湿度廓线的融合,提高了在云层区域的反演精度,进而将该高精度数据在云系降水评估中进行了应用。在微波辐射计反演方面,通过在反演过程中加入云底高度以及云层厚度信息提高了其反演精度。该方法对于高云条件的改善最为明显,温度的方均根误差由2.53K降低到0.96K,水汽混合比方均根误差由1.55g/kg降低到1.33g/kg。低云条件下,温度的方均根误差由1.01K降低到0.89K,水汽混合比方均根误差由5.33g/kg降低到2.44g/kg,对低云水汽混合比的精度改善较为明显。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气温湿度廓线的精度,结合最优估计法对大气温湿度廓线进行了反演,首先利用拼接法选取拉曼激光雷达与微波辐射计各自高精度区域的大气温湿度数据得到先验廓线,结合探空历史观测资料制作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然后将微波辐射计实测亮温与探空资料经过前向模型PAMTRAM得到正演亮温作对比,得到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将先验廓线作为初值代入最优估计法中进行反演,在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与观测场协方差的控制下,经过不断地迭代最终得到最优温湿度廓线。经过与探空数据的对比反演后的大气温湿度廓线在云层处的精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云底温度误差由2.11K降低到1.24K,水汽混合比误差由1.33g/kg降低到0.23g/kg;云中温度误差由4.23K降低到2.43K,水汽混合比误差由3.24g/kg降低到0.92g/kg;云顶温度误差由2.12K变为2.33K,水汽混合比误差由0.36g/kg降低为0.15g/kg。云底高度处的大气温湿度是计算云体凝结云水速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上述云天高精度温湿度廓线数据,结合其他遥感设备的数据对降水云的降水潜力进行了计算,并结合41次降水事件对不同降水类型的降水潜力与云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云底高度与凝结率的概率分布呈指数相关,当云底高度为5km时凝结率最低为0.25mm/h。小雨的平均凝结量44.8mm,中雨的平均凝结量为42.2mm,大雨的平均凝结量86.03mm。小雨的降水效率为18.67%,中雨的降水效率为56.29%,大雨降水效率为44.39%。中雨与大雨的降水效率差别并不大,但凝结量差别较大,其降水总量主要受凝结总量的影响,若能够在降水前的云水凝结阶段进行人工干预,通过提高凝结率,可以达到增加降水量的目的。
其他文献
气液两相流动现象广泛存在于动力、石油、化工以及其他一些工业中,狭缝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对于压力管道的“破前漏”(LBB,leak before break)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开展了高压氩气-水贯穿长直狭缝泄漏的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所研究对象为矩形等截面的狭缝通道,狭缝的长度为20.30mm,流道长度设计为45.00mm,宽度有0.08mm、0.1 0mm、0.12mm、0.15mm和0.1
旋转矩形板在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动机、涡轮机等大型设备。矩形板在定轴转动状态下由于受到离心力及工作环境的影响,产生的机械振动易对结构造成破坏,因此研究旋转矩形板的振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旋转分数导数型粘弹性矩形板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推导了旋转分数导数型粘弹性矩形板的运动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建立了旋转粘弹性矩形板的力学模型和惯性、旋转、局部三个坐标系
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是一种时域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因其具有原理简单,一次计算可得到宽频带信息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采用FDTD方法处理随机媒质电波传播时存在计算量过大的问题,多项式混沌展开(Polynomial Chaotic Expansion,PCE)FDTD方法可以表征随机媒质的电磁特性,它是对电磁场值进行多项式展开,将随机微分
在工程应用领域,压力容器的工作环境复杂,为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对存在缺陷的压力容器安全可靠性评定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因素耦合下含缺陷结构概率断裂分析与安全评定研究”的支持,开展了考虑交变载荷作用下含缺陷压力容器结构疲劳寿命的研究,为更准确地进行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评定提供依据。首先,在罐体内壁设定不同形式的非贯通半椭圆裂纹,建立了含裂纹压力容器罐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设
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铁掺杂氮化镓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体系,计算了本征GaN材料和6.25%的Fe掺杂GaN体系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从理论上讨论了掺杂对体系光电特性的影响,计算所得本征GaN的禁带宽度为3.41 eV,Fe的重掺杂体系明显变窄为3.06 eV,但仍为直接带隙半导体。Fe的掺入导致GaN材料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旋极化现象,该自旋极化本质的来源为Fe的3d态电
拓扑优化是以力学、数学为核心,以优化理论为基础的一门学科,通过寻找给定设计域内材料最优分布,实现结构性能最大化目的,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生物医疗等领域。传统拓扑优化主要针对结构的宏观尺度进行设计,随着现代工业产品对结构性能要求的日益提升,单尺度结构优化已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微结构由于具有质量轻、比刚度和比强度大、隔振和隔热效果好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喜爱,考虑细观微结构的多尺
伴随着石墨烯的发现,一个新的材料领域一二维纳米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石墨烯由于其极高的电导率、热传导性和高机械强度而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地研究兴趣。尽管如此,本征石墨烯不存在带隙,这严重限制了该材料在电子及光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这促使人们去寻找新型的二维材料来代替石墨烯。最近,一种新型二维三元硒酸化合物硒酸铋(Bi2O2Se)在实验室被科学家成功合成,它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良好的空
二维半导体材料以其优越的性能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论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不同比例铬(Cr)原子替位石墨烯结构二维SiC中Si和C原子的材料体系,研究了不同比例Cr替位Si和C原子对二维碳化硅材料体系的电子结构、磁性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同时计算和分析了 Cr原子和Al原子以不同方式替位二维SiC中的Si和C原子对材料体系性质的影响。所得的结论如下:1、在Cr替位材料体系中,Cr替
大气温度是研究大气科学的关键参数,它对于研究大气状态、气象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预测全球变暖、城市热岛效应提供重要参考。作为一种主动遥感手段,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并且易实现白天探测的特点,通过利用超窄带滤波器提取信号实现大气物理量的精细探测,己逐渐成为大气温度探测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在反演大气温度的变化量时需要校正程序并且未考虑布里渊散射影响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
ZnTe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质,在蓝绿光器件、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不同浓度A1和Sb掺杂对ZnTe光电性能的影响,分别得到了导电类型为n型和p型的ZnTe材料,通过掺杂调控ZnTe材料的带隙及光吸收强度改善其光电性能,对于制作更高效的ZnTe基p-n结及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背接触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研究内容如下:1.计算了本征及不同浓度A1掺杂ZnTe的电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