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纳米棒的制备、荧光功能化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维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由于具有各向异性的结构、大的长径比和表面易功能化等优点,使其在生物检测、药物运输和疾病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截止目前,相比于球形纳米材料,一维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发展依旧十分缓慢,制备形貌、尺寸和化学组成精确可控的一维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限制了一维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为此,本论文设计并采用了一种简单、高效的一锅合成法,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柠檬酸钠、戊醇和水构建反相微乳液体系,以硅酸乙酯(TEOS)作为硅源,在氨水催化下制备了长径比和红外吸收指纹信号精确可调的一维二氧化硅纳米棒,系统研究了其形成机理,实现了基于二氧化硅纳米棒形状信息和红外吸收指纹信号的双模超灵敏免疫检测;并将该方法拓展至荧光二氧化硅纳米棒的制备,实现了超灵敏荧光免疫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现有合成方法难以精确、便捷调控二氧化硅纳米棒长径比及其相关特性的问题,我们设计并采用了简单的一锅反相微乳液合成法,在4小时、静置条件下成功制备了二氧化硅纳米棒。通过控制反应体系中氨水的浓度,实现了二氧化硅纳米棒长径比1.0到11.6的精确调控。TEOS的消耗速率、反应溶液电导率及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二氧化硅纳米棒的形貌、尺寸、横光学波(TO)和纵光学波(LO)红外光谱指纹信号是由TEOS的水解和缩合反应速率共同决定的。我们构建了三明治型免疫检测器件,开发了基于二氧化硅纳米棒的双模免疫检测:利用二氧化硅纳米棒独特的、在光学显微镜下易识别的形状信息,实现了目标蛋白的快速筛查及半定量检测;利用其TO、LO红外光谱指纹信号,实现了目标蛋白的准确、超灵敏定量检测,检测下限可以达到0.5 pM,线性检测区间为1 pM到10 nM。该研究为推进一维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加快其实用化进程开辟了新道路。(2)为了验证一锅反相微乳液合成法的普适性,实现二氧化硅纳米棒的荧光功能化拓展,我们选用了光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苝四羧酸二酐与氨基硅烷反应,制得了苝硅烷衍生物,以其和TEOS为硅源,利用一锅反相微乳液合成法,成功制备了荧光二氧化硅纳米棒。由于苝染料是以共价键的形式连接到二氧化硅纳米棒的结构中,因此有效解决了染料的泄露问题,提高了染料的光稳定性。通过控制反应过程中氨水的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实现了荧光二氧化硅纳米棒长径比由1.0到13.4的精确调控。我们构建了三明治免疫检测器件,利用荧光二氧化硅纳米棒的荧光信号作为检测信号,实现了目标蛋白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检测下限为0.3 pM,线性区间为1 pM到20 nM。这种一锅反相微乳液合成法有望推广用于二氧化硅纳米棒其它相关材料体系的制备。
其他文献
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整个税务系统都进行了艰辛而有益的探索。引入先进理论,借鉴国际经验,从本地实践出发转变征管方式,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开展本
中国商周时期青铜纹饰艺术精美而神秘,一直是古今中外艺术家研究和学习的宝贵典范。试从现代艺术构成的角度,通过对商周青铜纹饰的秩序与层次、纹饰的渐变以及纹饰的虚实三个
<正>肠道术后并发症是因肠道炎症、出血、套叠、扭转、梗阻、穿孔、外伤及肿瘤等疾病所行手术治疗后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常见的有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术后肠粘连、术后粘连性肠
目的通过对某校中医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状况进行调查比较,及时发现护生就业方面的潜在问题,为学校更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等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
本文基于“权利本位”和“平等关心和尊重”的理念探讨农民土地财产权,将农民在土地上应当享有的法律权利进行财产法改造。应当认真对待农民土地财产权,包含着认真对待农民问
  为研究碳纤维布(CFRP)加固砌体结构的地震反应,选取2条天然波和1条人工波,对1/4缩尺比例的两层两开间带构造柱的CFRP加固砌体结构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
<正>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据报道,有近80%的输液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轻者造成患者局部肿胀,引起疼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应主要考虑:组织上,着力形成包括各级政府及高校等在内的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上,要建立信
在针灸治疗脑卒中的现代研究历程中,头皮针、"醒脑开窍"针法以及项针疗法是三项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其中头皮针基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醒脑开窍"针法基于神经干刺激,项针疗法基
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Internet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互联网服务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同时,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大大增加,并呈现出有组织、有目的、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