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卡尼汀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肝脏缺血再灌注的发生情况,探讨左卡尼汀肝脏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C组)、常规复苏组(R组)和左卡尼汀组(L组),每组15只,C组只行手术操作,不致颤;R组造成心搏骤停并行常规复苏;L组在心搏骤停并复苏成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按100mg/kg。动态观察并颈动脉取血,测定ALT、AST、MDA、SOD、GSH-Px,同时剖取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L组复苏成功后ALT、AST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光、电镜下可见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L组同时与C组比较,ALT、AST下降程度减轻(P<0.01),L组与R组比较SOD、GSH-px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光、电镜下可见肝脏损害不同程度的减轻。  结论:左卡尼汀可以改善心肺复苏后肝功能不全,减轻肝脏细胞损伤,对复苏后肝脏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IVS)的几何形态和运动可以反映心室间的相互作用。异常的室间隔形态和运动经常被认为是右心压力升高或肺动脉压力升高的表现。在新生儿
过氧化酶体激活物增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属于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γ位于机体多种信号传导通路的交叉点
目的:  对比分析胸部增强CT、PET/CT、EBUS-TBNA三种检查方法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探讨三种方法不同组合的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月
目的:通过对亚胺培南耐药和非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及其耐药性变化的分析,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