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与测度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a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信息时代,一种新经济的出现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并运用数字经济持续发力,助推我国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逐渐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目前,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技术红利,使其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可以促进服务行业的转型和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确保人民的生计和就业,这对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研读,阐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服务业发展的内涵,并结合有关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之后基于2013-2021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选取多维变量,构建数字经济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分别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作了多角度分析。最后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基于空间视角和行业维度,考察数字经济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从空间角度看,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的差异,并进行互相之间的对比。从行业层面看,对所构建的指标进行行业细化,选取了三个代表行业进行分析,并将他们的影响作用进行对比。本文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无论是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我国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它们都表现出了以东部地区为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发展模式。(2)各区域在数字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东部地区在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维度上均远高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3)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不同维度层面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总体上呈现发展潜力、发展规模递减,发展结构递增,发展效率、发展共享先增后减趋势。(4)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促进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该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东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主要是受控制变量的影响。行业异质性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服务业中的流通部门、生产生活服务部门、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部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企业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2011—2018年上海市科技企业微观数据,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城市内部企业迁移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效应,并验证了这种效应的企业行业、规模、所有制、区位异质性。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城市内部企业迁移行为对其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表现为企业迁移后知识产权申请数较迁移前平均增长
期刊
学位
“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加速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西安市是我国制造业的主要基地之一,其作为制造业大省的省会,正在积极践行国家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并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比较优势,制造业成为该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在日益复杂多变的数字经济环境下,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推进西安市制造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探寻有效的制造业高
学位
学位
<正>文化的创新创造是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现实要求和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文化创造力的民族,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期刊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农村现代化新的伟大蓝图,说明农业的发展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高质量发展将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并且农业目前也正处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攻关期。当前,中国农业存在资源要素过度开发、生产经营分散、应用技术落后等问题,农业必须寻找新动能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那么,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什么样的呢?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否还有更深一步
学位
报纸
报纸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主动降速,依靠人口红利和传统“三驾马车”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探寻高质高效的新发展路径中,数字经济的兴起为我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因此,研究数字经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对推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2020年为研究范围,我国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30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数字经济与经济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