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MC人工肌肉材料的电致动模型改进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聚合物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IPMC)是一种新型电致动形变的智能高分子材料,它是通过化学镀方法将金属颗粒沉积在聚合物薄膜的表面形成的。IPMC在较低的驱动电压下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形变,相反,IPMC在发生位移变形时会在膜内产生通过金属电极的电场。因此,IPMC材料既以作为驱动器,也可以作为传感器,IPMC在微电子系统、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在前期研究的电致动模型基础上,考虑IPMC表面电极存在的水分子泄露对IPMC性能的影响对原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实验获取了IPMC浇铸膜的电学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对电致动模型中的电学模型进行构建。具体内容如下:本文首先考虑水分子泄露对于IPMC的影响,对原有的IPMC电致动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IPMC表面裂纹的小孔模型;根据伯努利方程求解出小孔的泄露量方程;采用图像处理方法求解出单位面积的小孔面积,然后结合膜的总面积求解出IPMC表面小孔的总面积和小孔的总个数;在离子迁移过程和水分子扩散过程中结合水分子的泄露量方程求解出水分子浓度分布;根据水分子浓度分布求解出弯矩和位移。理论结果表明水分子泄露的考虑减少了原有IPMC电致动模型与实验数值的误差,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更好符合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模型是可行的。其次对IPMC浇铸膜的电学特性进行了探索,在测试平台上测试了空白膜IPMC的电流电压关系图,输入信号是正弦电压,幅值取1V,1.2V,1.5V,2V,3V。首先得出频率为0.1Hz下电流和电流电压特性变化规律,确定出产生非线性的临界值;同时测试了频率取0.1Hz,1Hz,10Hz的电流电压关系图,得到幅值为2V,不同频率的条件下电流和电流电压特性变化规律。最后,在IPMC电学特性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IPMC的等效电学模型。首先探讨了电流产生机理,其次根据电工学基本理论求解出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值与假设电流公式中变量的关系函数;通过1stopt软件拟合实验所获取的阶跃电压下的电流获取变量值,通过关系函数求解出等效电路的元件值;用Pspice软件对等效电路进行模拟,求解的模拟值符合实验数值。证明了电学模型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作为连接动力总成和车架(或车身)的隔振系统,具有双重隔振的作用,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NVH(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性能。所以对悬置系统的研究
在一些特殊场合中,伸展机构除被要求完成伸展功能之外,还期望其能带动被伸展机构旋转。本文以压电超声电机的研究为核心,提出可旋转式套筒伸展机构,并利用压电超声电机力矩密
The research of earth stres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petroleum engineering areas, and it has become a necessary basic data in which the oil and gas reservo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大位移井、水平井等大斜度井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大斜度井钻井中很容易出现由于岩屑携带困难而影响到钻井作业的
油田开发呈现为多阶段性动态特征,在此过程中,不同的产量构成与接替可带来不同的开发效果。如何合理地规划不同区块、层系的开采,有效地组织有限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本
在疏松砂岩油藏开采过程中,油井防砂是一个尤其重要的问题。严防解决了油井的出砂问题,但防砂费用高并且大大降低了油井产能;不防地层出砂严重,为油井生产带来很多问题。因此
稠油粘度高流动性差,给开采和输送带来很大困难。论文通过对比分析各种稠油降粘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常规的乳化降粘法经济高效,只要存在合适的乳化剂这种降粘方法在油田实际应用中仍然具有很大潜力。以孤岛稠油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稠油的基本性能和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结合实验数据,运用数学关联方法,分析了孤岛稠油粘度高的结构原因除了与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有关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稠油中的过渡金属元素如V、Ni和非
本论文主要以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复杂断块油藏为例,应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河流相储层在油田开发中后期水平井的优化方法,为今后类似油藏应用水平井开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