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下近郊失地农民福利变化研究——以武汉市H村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v_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地农民是城市快速扩张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衍生的产物。保证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生活水平不降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福利水平评价是衡量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近几年,我国为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不断完善征地补偿政策,然而货币补偿标准的提高是否真正提高了农民的福利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建立福利评价指标体系,对近郊失地农民的征地前后的福利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征地补偿标准的提高是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福利水平,哪些福利是影响失地农民综合福利的重要因素,从而为政府在完善征地补偿标准、执行征地后续工作时提出政策建议。各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我国近郊失地农民征地后的现状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进行了阐释。  第二章:近郊失地农民福利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界定失地农民类型、阐述福利内涵和森可行能力理论对本研究的理论价值,构建武汉市近郊失地农民的福利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福利、居住福利、政治自由福利、社会保障福利、发展机会福利及心理福利这6个指标。  第三章:武汉市近郊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福利状况评价。从样本情况出发,从经济福利、居住福利、政治自由福利、社会保障福利、发展机会福利和心理福利6个方面对武汉市农民的征地前后福利变化情况进行主观感知评价和指标描述分析。  第四章:武汉市近郊失地农民征地前后福利变化定量评价。基于调查数据,构建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武汉征地前后的近郊失地农民福利变化情况定量结果。  第五章: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根据武汉市近郊失地农民福利感知评价结果、数据描述分析结果和定量评价结果得出最终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本文所存在的不足和以后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状况的文献资料和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状况的差距;并在对西部地区农村卫生状况进行情景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影响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和农村卫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拟测算解决问题的资金投入总量及其投入的策略,为国家制定“十一五”至2020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发展规划和投入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利用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