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蛉病毒属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机制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b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病毒可导致人类严重疾病。该病毒属病毒通过特异性影响宿主因子的活性,抑制天然免疫信号的转导和I型干扰素的表达,从而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攻击。已有研究发现白蛉病毒属病毒非结构蛋白(NSs)可以抑制I型干扰素的产生。但是,白蛉病毒属病毒NSs序列差异较大,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小于30%,不同白蛉病毒属病毒拮抗干扰素的机制并不相同。为了确定白蛉病毒属病毒NSs蛋白是否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机制来拮抗干扰素的产生,本文研究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西西里病毒(SFSV)、乌库病毒(UUKV)NSs蛋白抑制β干扰素产生的机制,发现白蛉病毒属病毒NSs蛋白均不同程度的抑制β干扰素启动子激活,且NSs蛋白通过泛素依赖的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 induced gene I,RIG-I),来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β干扰素的产生。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取在中国首次发现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为模型,深入探讨其抑制β干扰素产生以及与宿主因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详细分析了SFTSV NSs蛋白抑制β干扰素启动子激活的关键结构域:SFTSV NSs蛋白的N末端在抑制β干扰素启动子激活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C末端为特异性结合TBK1的关键活性域,影响胞浆包涵体(inclusion bodies,IBs)的形成;N末端功能域特异性地介导RIG-I的降解在抑制干扰素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次发现了SFTSV NSs蛋白特异性与TBK1结合,形成IBs,抑制β干扰素的表达之外的一种新机制。进而提出并证实,SFTSV通过IBs依赖和IBs非依赖的两种方式抑制宿主β干扰素的表达。此发现不仅扩展了对于SFTS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认识,而且SFTSV NSs蛋白关键功能域的鉴定为深入了解该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为治疗该类疾病提供理论指导。白蛉病毒属病毒的其它病毒,如托斯卡纳病毒(TOSV)也通过NSs蛋白介导的泛素蛋白酶体依赖的途径降解RIG-I,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攻击,该机制可能为白蛉病毒属病毒所广泛采用的逃逸宿主天然免疫机制。这一共同机制的发现,为研究广谱抗白蛉病毒属病毒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基于纳米级以及微米级有机无机杂化高分子材料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其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聚膦腈作为继有机硅材料之后最重要的一类无机聚合物,线型聚膦腈由于其主
该文报道了一种硝基苯甲醛合成的新工艺.以氯化苄为超始原料,硝硫混酸进行硝化;75~80℃下常压碱性水解得到硝基苯甲醇异构体混合物,经铜基络合物催化氧化、焦亚硫酸钠提取、
该文在研制开发上海石化总厂塑料厂聚丙烯仿真培训系统的背景下,完成了对该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了解了目前国内外仿真软件的开发趋势.针对该软件的特点:实
该文选用喷动流化床作为造粒器的基本形式,对氯化钙造粒技术进行研究.以氧化铝,氯化钙和尿素颗粒为物料,在一Φ180mm的有机玻璃喷动床上研究了氯化钙颗粒的初始流化速度和最
该文对邻硝基苯甲醚液相加氢还原制邻氨基苯甲醚新工艺进行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活性高、寿命长,反应性能稳定且适合于工业化应用的价格低廉的骨架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