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企业处在疲软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承受着较高的融资压力,企业的发展受到“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的限制。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来自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方式相比,由于债务融资具有融资速度快、手续简单的优点,还能形成财务杠杆,产生抵税效应,因此不仅在经济市场中受到众多企业的亲睐,也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媒体报道和独立审计作为两种重要的公司外部治理手段,考察他们是否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债务管理水平,以及如何帮助企业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十分必要。本文的核心是研究媒体报道、审计意见以及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如何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首先在查阅了大量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声誉理论和风险收益对等原则;其次根据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媒体报道、审计意见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影响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以我国2012-2016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标准审计意见能显著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2)媒体负面报道次数越多,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越高;(3)媒体非负面报道次数越多,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越低;(4)媒体负面报道次数的增加,会弱化标准审计意见对债务融资成本的缓解作用;(5)媒体非负面报道的次数越多,标准无保留意见对债务融资成本的缓解作用越强。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注册会计师要依法、谨慎执业,以使审计工作过程符合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的要求、审计意见适当,自然就不会出现因不恰当地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而影响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情况;(2)企业应当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交流,把企业的利好消息积极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借助媒体舆论作用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同时,企业也应当加强管理、改善治理,争取少出、最好不出负面问题,自然就会少有或没有媒体负面报道,更不会有因此而导致的债务融资成本提高;(3)政府应当加大对媒体行业的监管力度。媒体报道的内容倾向会对企业的融资行为和投资者的利益产生重要影响,营造一个公正、客观、独立的行业发展环境对媒体行业来说十分重要。政府部门要对媒体行业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大行业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