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诱发的胞质酸化对丹参酚酸类次生代谢物积累量的影响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pwangke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丹参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通过添加水杨酸(SA)诱导子,诱导丹参细胞胞质酸化与H2O2迸发。使用质膜H+-ATPase激活剂(FC)与抑制剂(OVA)改变质膜H+-ATPase活性,考察质膜H+-ATPase在SA诱发胞质酸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用H2O2淬灭剂(DMTU)及NADPH氧化酶抑制剂(IMD)抑制H2O2的产生,考察SA诱发的H2O2对丹参细胞胞质酸化过程的影响。进一步用qPCR检测各处理的酚酸类物质合成关键酶PAL,TAT,RAS基因表达,用HPLC检测下游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
其他文献
小麦条锈病作为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都威胁着小麦产量。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经济安全的主要措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为培育适合本地区抗条锈兼抗旱的小麦新抗源,本研究对小麦和近缘野生物种的远缘杂交后代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分析和抗旱性评价,拟获得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型抗源材料。另外,南农790抗条锈兼抗白粉,是很好的小麦抗源材料。为明确小麦抗源“南农790”的抗条锈特征
学位
醇溶蛋白与麦谷蛋白共同构成小麦的贮藏蛋白,后者包括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小麦的加工品质与面筋质量很大程度上受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影响,进而小麦品质性状遗传改良的侧重点为对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的研究。小麦是黄淮地区重要粮食作物,该地区培育出的小麦品种推动着国内小麦育种的向前发展。本文对黄淮南片麦区356份小麦品种(系)的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多态性进行S
学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我国以及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育种工作不仅关乎民生,也具有一定的国防意义。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多为数量性状,这些性状受到多个数量性状位点QTL的调控。对这些位点进行研究,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促进育种工作有重要意义。关联分析以连锁不平衡LD为基础,可以鉴定自然群体内目标性状与遗传标记或候选基因序列之间的关系,是QTL精确定位的重要手
学位
谷子抗旱耐瘠、水分利用效率高,是北方旱作农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干旱是影响谷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谷子的生育及产量影响不同。合理的群体冠层结构能够改善作物内部通风和光照,提高作物产量。从植株个体生理代谢来看,籽粒灌浆期顶三叶的光合性能对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叶片抗氧化酶能够清除活性氧,对延缓叶片衰老、维持叶片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考察不同抗旱类型谷子生育期叶片活性
学位
为探索半干旱地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对旱地谷子土壤温度、生长发育规律、耗水特征、光合特征及最终产量的影响,以谷子品种大同29为试材,设置低、中、高三种留苗密度,并以平作中密度为对照,于2013-2014年在宁南半干旱区进行了大田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集雨处理苗期白天与夜间地温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垄侧,沟中增加不显著。密度对谷子灌浆期5~25cm平均地温的影响在年际间稍有差异,其中在2013年
学位
渭北旱塬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属于典型的雨养农区,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是陕西省主要的粮食和果品产地,但由于地表水资源匮乏,大部分农业生产靠自然降水供给,降水少且分布不均、变率大、利用效率低,使当地农业生产表现出低而不稳的状态,这给当地的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带来巨大的障碍。近年来当地农户牲畜养殖数量逐渐降低,农家肥来源减少,肥料使用不合理、施肥量过大、配比不合理,耕地常年施化肥带来巨大的生态问题
学位
陕西渭北旱塬区地处黄土高原中南部,光热水土条件有利于玉米稳产和高产,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持续扩大,正在由传统冬小麦种植区向玉米种植区转变,成为渭北旱塬粮食增产增收主要途径。为了探索渭北旱塬春玉米在不同密度和品种处理下的增产增收效应,于2013-2014年在陕西合阳实施了豫玉22(平展型)、郑单958(紧凑型)和先玉335(耐密型)等3种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5.25、6.75、8.25和
学位
小麦是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国内生活水品的提高,改良小麦品质已经成为我国育种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小麦中各类蛋白的组成和含量对于品质存在极大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簇毛麦-小麦易位系贮藏蛋白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相关品质的变化;利用醇溶蛋白指纹图谱分析了141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亲缘关系;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鉴定了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最终得到以下结论,期望对小
学位
小麦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小麦产量由穗粒数、亩穗数和千粒重三因素构成,研究表明,千粒重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受遗传特性的影响最大,广义遗传力高达59%~80%,随着品种产量水平的提高,单株穗数或亩穗数一般没有相应增加或略有减少,穗粒重成为进一步提高品种产量水平的主导因素。可见,在品种选育过程中注重对千粒重的选择是一个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方法。目前为止,小麦粒重基因TaGW2得到
学位
由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等因素限制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导致土壤氨基酸浓度超过矿质氮(NH4+,NO3-)浓度,菌根共生体可极大地促进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其中菌根真菌对氮素的吸收是植物氮吸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本研究选择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接种青藏高原的建群种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根系,采用石英砂作为植物生长的介质,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