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肌肉减少症的关系,初步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在CKD合并肌肉减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将180例于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或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KD患者123例(CKD组),均来自我院肾内科和内分泌科;健康对照组57例(对照组),均来自我院健康体检中心。CKD分期的依据来自美国肾脏病基金会专家组建议。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获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并以GFR将CKD组患者分为CKD1组(CKD1、2期)和CKD2组(CKD3-5期)。应用CKD-EPI公式得出eGFR,并以此将CKD组患者分为CKD1e组(CKD1、2期)和CKD2e组(CKD3-5期)。本文主要以SPECT获得的总GFR对CKD进行分期并做相关分析研究。肌肉减少症的诊断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的诊断标准,并依照2016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建议肌肉减少症的筛查和评估步骤,将研究对象分为肌肉减少症组和非肌肉减少症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记录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应用DXA检测各部位骨密度及体质成份,计算出相对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RASMI);采用握力器评估肌肉强度、六米步速评估肌肉功能。将P<0.05设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ASMI值与肾功能的关系:根据肾动态显像所得肾功能重要指标GFR,分为CKD1组(55例)、CKD2组(68例),DXA测得CKD1组RASMI值为5.59±0.79kg/m~2,CKD2组RASMI值为5.06±0.80 kg/m~2,RASMI随GFR的减低、CKD进展而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53,P=0.001)。2、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19.3%,CKD1组(55例)40.0%,CKD2组(68例)55.9%。CKD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男性55.7%,女性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对照组与CKD患者:对照组与CKD1组肌肉减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772,P=0.016);对照组与CKD2组亦有统计学差异(χ~2=17.413,P=0.000);CKD两组间对比分析无显著性差异(χ~2=3.070,P=0.080)。3、对照组和CKD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比较,腰椎骨密度:对照组与CKD2组有统计学差异(H=2.663,P=0.023);髋部总T值:对照组与CK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87,P=0.016);股骨颈T值:对照组与CKD2组有显著性差异(H=3.716,P=0.001),CKD1组与CKD2组有显著性差异(H=2.041,P=0.0041)。4、CKD患者肌肉减少症和非肌肉减少症骨密度比较:腰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9,P=0.029),髋部有统计学差异(Z=1.975,P=0.048),股骨颈有统计学差异(Z=2.574,P=0.01)。肌肉减少症组骨质疏松发生率41.7%,非肌肉减少症组发生率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7,P=0.012)结论1、通过DXA对CKD患者的RASMI和骨密度等的检测,在探讨肾功能和RASMI及骨密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CKD患者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随CKD进展而升高,CKD患者男性肌肉减少症发生率较女性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CKD患有肌肉减少症患者,建议行肾动态显像,测定GFR以更为准确评估CKD患者的肾功能。4、各部位骨密度随CKD进展而下降;CKD患者中肌肉减少症组骨密度较非肌肉减少症组低,更易罹患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