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界定家族文化的独特内蕴的前提下,通过阅读当代家族小说文本来解读当代作家的家族文化情怀:即从“十七年”对家族文化的隐性认可到世纪末在苍凉凭吊中最后皈依家族文化。
“十七年”时期家族文化虽然被迫解体,但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等对集体主义“大”家的崇拜表明他们认可了“组织——家长”这样隐性模式的权威,承认了另外意义上的父权制的支配地位,显示了对家族文明隐性认可的态度;新时期以来,家族作为一种历史形态与文化传统所蕴涵的宗法伦理道德精神让创作者在社会转型期做出深刻的反思。以陈忠实、张炜、陈建功、叶广苓、莫言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传统家族伦理道德持矛盾的心态,批判中有理解、否定中寄托着希望,以宽容、通达的心态来审视家族文化传统。通过《白鹿原》、《古船》、《皇城根》、《采桑子》等家族小说表达了他们强烈的家族复兴与民族重建的迫切心理。在上个世纪世纪末的门口我们看到一群苍凉的凭吊者,他们怀着皈依的心情悲情地咀嚼着那被我们破坏、被我们遗弃的“老家”。
当代作家的家族文化心态的成因主要是:从“十七年”时期来说,是作家在革命成功后的感恩心理和“家长制”死灰复燃的社会环境内外因交织的结果;而改革开放以来,则是作家在时代主题的变化下重振民族的愿望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