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税双重红利效应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dpol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一切生命和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水资源关系到国之根本,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用水效率低下等各种原因,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一直限制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也一直采取各种措施,例如长期以来,我国采用征收水资源费的方式,以引导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是在征收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无法达到预定的目的。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保护水资源,推动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高效发展,我国开展了水资源税的试点改革,在最新修订的资源税法中,水资源税的试点被写进法律。2016年7月,水资源税的试点在河北省最先展开,2017年12月,北京、天津、山西等9个位于黄河、海河流域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展水资源税试点。利用税收的杠杆效应和强制性,引导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开征水资源税的初衷,但是水资源税试点的效果如何,仍然有待检验。水资源税从税制设计的目的上看,具有保护水资源、调节水资源使用、促进水资源节约的意图,若能实现则应具有环保效应,是绿色税制的重要组成,因而本文将环保税研究中常用的双重红利理论用于水资源税的研究。本文运用双重红利理论,基于水资源税试点的准自然试验,对水资源税试点的效果进行检验,将水资源税对环境的影响定义为绿色红利,将水资源税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定义为蓝色红利。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介绍了我国水资源、水资源税试点和世界各国水资源税税制的情况,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开征水资源税这一政策对于水污染和用水强度的影响,并进行分析与解释。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从理论和现实角度阐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介绍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水资源税的相关理论,对水资源税双重红利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了我国水资源和水资源税试点的情况。第四部分实证检验,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水资源税的实施效果,分析水资源税是否具备绿色红利和蓝色红利效应,通过异质性检验和机制分析探究水资源税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介绍了一些具有成熟的水资源税(费)制度的国家经验,为我国的水资源税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第六部分基于以上分析,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发现,水资源税在减少水污染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体现出绿色红利效应,但是在降低用水强度上没有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反而导致用水强度的提高,未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蓝色红利暂未体现。水资源税对于东部地区的影响大于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在农业和工业领域水资源税对于提高用水效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对第三产业有显著的影响,整体上未能实现蓝色红利效应。本文认为,水资源税影响用水量进而影响水污染和用水效率是主要的机制。本文旨在利用双重红利理论,分析水资源税的效果,为水资源税在全国的推广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正>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健全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具体安排。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
期刊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面临着一些新挑战,其中收入分配问题备受重视。一直以来,我国贫富差距问题较为显著,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需要对收入结构进行宏观调控,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税收政策一直是我国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在收入分配方面,随着奢侈品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奢侈品消费逐年上升,且消费结构呈现差异化,因此,奢侈品消费税发挥收入再分配效应具有巨大的潜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到,
学位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货物运输能力逐步得到释放,铁路逐渐由计划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与此同时,我国运输市场的竞争也日渐激烈,不同运输方式的竞争已经由成本竞争逐步转向了综合服务水平的竞争,这对铁路运输在高效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铁路由于运输能力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需要车列等待凑集满轴编成辆数才允许发车,这极大的降低了货物运送的时效性,而在新时代运输市场需求下,铁路保
学位
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标志着思政课的建设与实施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在“大思政课”高质量实施的过程中,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遵循善用“生活大课堂”,联通“网络大平台”,链接“社会大师资”的理念,让思政课从“单学科”走向“全课程”;立足家国、人民、时事三大核心要义,抓住“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本质,通过“融合”“混搭”两大策略,系统架构“10×10”大思政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实践;从“单打独斗”到“全
期刊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致力于实现纳税服务的高效性、税务执法的规范性和税收监管的精准性,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其中,“金税三期”工程是我国努力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形成了对所有税种及征收环节的全覆盖,逐步向智能化监管迈进;一方面提升了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使得企业的大部分经营活动都在税务机关的监控之中,偷税漏税行为将无所遁
学位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实行国税机构和地税机构分设征管的模式,这一模式使得中央和地方二者的积极性被调动、中央的财政收入也得到了保障。但在后续改革中地方税权不断上移的过程中事权并未随之上移,导致地方面临一定的财政失衡问题;加之我国仍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GDP考核依然在晋升锦标赛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前述的财政失衡与GDP重视形成有效动机、剩余的财税征管权力形成有效工具的情况
学位
近年来在政府减税降费大背景下,作为我国推进增值税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从试点试行到全面推开,逐渐进入常态化,到了2022年留抵退税更是成为了减税降费的主抓手。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和优化,在实现增值税税收中性、增加企业现金流从而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并增强企业投资能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系统性地分析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投融资情况的影响,本文将留抵退税政策、企业内源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不断深入,综合国力持续提升,但过度资源开发和粗犷生产方式也随之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国家出台系列纲领文件和政策措施,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将排污费改革为环境保护税,以单行税法的形式完善了我国环境规制的政府宏观调控手段,要求企业承担生态保护的社会主体责任,在开展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投资绿色创新、减少污染排放。那么环境保护税政策能否实现其目
学位
随着全面“营改增”完成及增值税税制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增值税成为我国税制结构中的重要一环。2017年后,我国继续从税率、征管及政策扶持三个角度,不断深化推进增值税相关税制改革。首先,在增值税的征收率方面,我国在2017年至2018年进行增值税税率的三次简并以及降低税率改革,原来适用17%税率和11%税率的各降低至13%、9%,力度不可谓不大,税率简并方面,由原来的4档税率精简成3档;二是在征管层面
学位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经济GDP增速放缓,经济活力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尤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企业的主营业务的利润率一再下降,实体企业的生产性投资的投资收益率也远不如过去。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大于需求,多余货币流入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带动了金融市场的繁荣,金融资产价格一路走高。资本具有逐利性,由于难以从企业的主营业务上获得足够的利润,企业开始寻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