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hu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公司一项战略性的管理工作,它影响着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战略。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战略和其产品市场战略构成了公司战略的两大主要内容,优秀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可以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提高公司信誉度,建立广泛的公众信任,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是证券市场“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的保证。而投资者关系管理着力于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和充分性,是与强制性信息披露的“义务性”构成了信息披露的被动性和主动性完整的两个方面,它满足了不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的不同要求,使得公司面目更清晰,信息更透明,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模式。 投资者关系管理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投资者各项权利中知情权应当受到特别保护,投资者关系管理正是致力于在公司和投资者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建立起一种机制,使投资者的知情权得到保障。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进入证券市场,这些投资者不仅是公司的股东,他们还是公司产品现有或潜在的购买者,上市公司必须借助于大众传播顾问来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 随着公司治理运动的兴起,借助于股东积极主义,投资者开始对公司决策施加压力和影响,迫使上市公司不得不更重视投资者关系,并且投资者关系的模式也有以前的信息单向传播模式逐渐演化为主动征询意见、建立相互信任的双向沟通模式。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投资者关系活动关系着经济资源的流动。在全流通形势下,如何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实现全体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大课题,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切实尊重投资者,维护投资者权益是规范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较短,公司治理不完善,股权文化不成熟,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关系认识不深,还不能象对产品市场营销一样重视金融营销。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投资者的逐步成熟,上市公司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融资能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价值将日益体现。股权分置改革对国内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而言,其实是一次大实战,如何化解与广大投资者在利益分配上的冲突?如何让投资者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如何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实施提升自己的沟通效果和战略可信度?如何选择适应自己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方式?如何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进行企业危机管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本文运用资产定价、金融营销、公共关系、战略管理等多个学科专业知识,采用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国内上市公司如何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进行了研究,特别是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实践案例,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希望能够为即将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作一点努力。
其他文献
目的 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2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按照
十年来,上海市委、市府、市教委对推动本市民办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诸多成绩中,举办“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学校”,进行办学体制创新的探索无疑是很突出的亮点.
城市精神不是一个空泛的东西,它体现了城市中的人所具有的精神风貌,具体地说,它至少包括平等、契约、宽容、创新与共生等诸方面观念,这些观念则要通过教育获得.
随着Blog(博客)和Emailog(易每客)的出现,一种反置式媒体形态正在形成,并成为21世纪人类文本生产的最新形式.从理论上说,今日研究的牒谱学都是人类社会久已存在的家庭Blog,文
目的 观察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胫骨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平
吴辰,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校长;江苏省首批名校长;江苏省思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rn吴辰,1991年担任江阴市华士中心小学校长,1997年起担任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比较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而较少关注学生的文化精神层面.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逐
现在,城市精神的塑造似乎成了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在我看来,塑造城市精神的核心乃在于其基本的文化理念。没有或缺失基本的文化理念,则一个集团、一个城市,乃至于一个国家,就
进入新世纪,我国教师教育处在新的变革与发展之中.教师教育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本文对教师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隐忧”作一分析,并就“隐忧”的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美国课程变革的失败引起人们对课程变革的全过程进行彻底检视.人们逐渐重视研究课程变革实施过程,以了解课程变革的实际,探寻变革失败的原因,提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