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为进一步揭示其迁飞路线及虫源性质,本研究比较了广西南宁和越南6个褐飞虱地理种群的致害性、若虫取食选择性、成虫产卵选择性、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及翅型分化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的致害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南宁、越南河内、越南河静、越南顺化的褐飞虱种群均能致害含Bph1和bph2抗虫基因的水稻品种;越南胡志明市和九龙江褐飞虱种群的致害能力更强,对含Bph1、bph2、Bph3、bph4抗虫基因的水稻品种均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2、通过研究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若虫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取食选择性,发现广西南宁和越南河内褐飞虱若虫在抗感水稻品种上的取食选择性结果与致害性群体测定结果一致,在能致害的水稻品种上其虫口密度显著高于不能致害水稻品种上的虫口密度;越南河静、顺化、胡志明市和九龙江褐飞虱若虫的取食选择性结果与致害性群体测定结果不一致。3、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成虫产卵选择性研究发现广西南宁和越南河内、河静、顺化、胡志明市和九龙江6个地理种群褐飞虱成虫在抗感水稻品种上的产卵偏好不一致。广西南宁和越南胡志明市及九龙江褐飞虱成虫的产卵选择性受抗感水稻品种的影响不大,在其能致害的水稻品种上的产卵量和其不能致害的水稻品种上的产卵量差异不显著;而越南河内褐飞虱在其不能致害的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产卵量显著低于其能致害的水稻品种Mudgo;越南顺化褐飞虱在Mudgo和Ptb33上的产卵量显著低于ASD7、Rathu Heenati和Babawee上的产卵量;越南河静褐飞虱在TN1、Babawee上的产卵量显著低于ASD7上的产卵量。4、研究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若虫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存活率及发育历期的结果表明,南宁、河内、河静、顺化褐飞虱若虫在感虫品种TN1、Mudgo、ASD7上的存活率均在52%以上,在抗虫品种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存活率均低于44%;致害力更强的胡志明市、九龙江褐飞虱若虫的适应性更强,除了在Rathu Heenati上的存活率低于50%外,在其他品种上的存活率均在50%以上。南宁、河内、顺化褐飞虱若虫在感虫品种TN1、Mudgo、ASD7上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在抗虫品种Rathu Heenati、Babawee和Ptb33上的发育历期;河静褐飞虱若虫在感虫品种TN1、Mudgo、ASD7上的发育历期与抗虫品种Rathu Heenati和Ptb33差异不显著;胡志明市褐飞虱若虫在感虫品种TN1、ASD7上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抗虫品种Rathu Heenati、 Babawee和Ptb33;而九龙江褐飞虱若虫在供试抗感水稻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差异均不显著。5、通过比较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及不同密度下翅型分化的差异,发现在水稻的分蘖期,广西南宁、越南河内、河静、顺化、胡志明市及九龙江褐飞虱总的短翅率、雌虫短翅率及雄虫短翅率都有随着密度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在水稻孕穗期,广西南宁和越南褐飞虱在6头每管、12头每管、24头每管的密度下,雌虫短翅率都很高,48头每管的密度下,只有越南河内和顺化褐飞虱的雌虫短翅率偏低;在水稻的成熟期,广西南宁和越南河内的雌虫短翅率均显著低于越南河静、顺化、胡志明市和九龙江褐飞虱的雌虫短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