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也必然对语言产生巨大的影响。语言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人们的阶级出身、社会地位各异,接受的教育不同,从事的职业不同,再加上各自的年龄、性别、民族等方面的差异,使用语言的形式就会有差异,这就形成了语言的变异和变体。语言的变异和变体反映在语言的各个方面的差异上,如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及语言使用习惯等的差别。性别是与语言变异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语言和性别的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语言和性别的关系,指出语言中的确存在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现象。男女使用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着很多的不同。女性无论从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方面都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更注意语言的文雅、含蓄和委婉。语言中也存在性别歧视现象。语言中的女性常常具有“从属”、“否定”、“被动”等语义特征。性别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人的行为构成特定的身份,语言作为一种行为也作用于性别身份建构。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广告语言的研究不应脱离社会因素。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现象也体现在广告语言中。广告语言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并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以社会语言学的变异理论为指导,考察汉语中广告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汉语广告语言中存在着各种性别差异。近年来,由于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及社会生活内容的改变,性别语言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反映在广告语言上就是广告中的传统性别模式相对减少,而新的性别形象逐渐增多。新的性别形象反映了社会的变化,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真实反映。可以通过广告语言来建构新的性别形象,从而帮助消除性别歧视现象,进一步促进两性平等。本研究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语言和社会之间的互动性,丰富社会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