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效能对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难”的影响效应与政策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i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在我国推行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2013年后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PPP项目增加的同时,整体上落地情况较为低迷。其中,2014~2015年PPP项目落地率低于两成,2017年提高到38.2%。“政策热”、“项目热”与“落地难”之间矛盾愈发突出,PPP项目发展面临诸多困境。近年来学术界对PPP项目“落地难”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企关系、企业参与意愿、契约关系、政府管理能力等方面,但从政府效能是否影响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难”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为此,本文将以此为视角,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对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难”问题进行研究。显然,本文研究对从政府效能视角探索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难”的影响因素,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提供决策支持。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分析我国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基础之上,展开“落地难”问题分析,并对其影响效应进行归纳总结。本文通过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历程、阶段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落地难”展开了深入分析。本文结合财政部基础设施PPP项目库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归纳总结我国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难”的特征。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难题具有明显的区域和项目特征。第二,通过机理分析方式,理论分析政府效能对于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影响机制。首先,对政府效能指标进行论述,通过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学科交叉研究,以及对新政治经济学展开研究。其次,从政府管理、资源管理与经济管理角度对政府效能进行分析。最后,从上文分析的三个角度研究政府效能对基础设施PPP项目推进的影响,并由此提出假设。第三,本文依托财政部PPP项目库,实证检验政府效能对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难”的作用机制。本文使用2012~2017年的城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政府效能对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难”的影响效应。发现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对PPP项目落地率具有负向影响;完备的政府机构对PPP项目落地率具有正向影响,政府机构完备度提升能够有效改善PPP项目的落地情况;区域竞争加强对于PPP项目总体上具有负向影响。此外文章进一步通过区域、城市、项目类型三方面的异质性分析对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发达地区的政府效能水平提升更有利于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率的提升;政府效能对传统基础设施落地率的促进效用更高;中央级示范项目中政府效能会对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率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第四,分析探索基础设施PPP“落地难”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通过对政府效能影响基础设施PPP“落地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从规范PPP项目市场、健全PPP职能部门、发挥地区私人资本活力、提供适当激励与奖惩措施等角度提供了政策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文章的创新点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1)本文的理论分析实现了政府效能研究在经济学领域的良好结合,也为本文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通过对政府效能进行多维度分析,创新了分析视角,为解决基础设施PPP落地难题问题研究提供新思路。(3)测算了政府效能因素对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难”的程度,并开创性的从项目角度、区域特征与上级政府激励视角进行了异质性分析,进一步丰富本文的研究层次。
其他文献
有关制度与创业关系的研究达成了一个普遍共识:完善的制度环境对创业具有促进作用,而薄弱的制度环境会阻碍创业活动的开展。对转型经济体而言,制度空洞(Institutional void)是一个典型的特征。因此,在转型经济中,创业活动将受到压制。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诸如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体却保持着较高的创业率。事实上,与主流观点相悖的是,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是世界上创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即使在相对不利的环
酒店业作为城市第三产业中的重要部门之一,深刻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功能形态。随着国家经济和旅游业的繁荣,城市酒店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机遇,尤其是“互联网+”思维的兴起也使得酒店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在线预定、网络点评、消费评分等新模式的出现使得酒店业的发展越来越可视化。但受城市之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旅游资源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区域分布不均衡、空间竞争模式混乱、酒店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在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下行压力,随着投资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降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成为了我国关注的重点。近十年来,尽管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消费仍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从收入途径刺激消费的效果并不显著,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与居民消费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居民资产同样也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居民所拥有的各项资产有着显著的财富效应,研究不同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对于合理刺激居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流动性就是其生命力,股票市场如果具有充足的流动性,可以保证金融市场安全稳健的运行,提高资产配置效率。而股市流动性的恶化往往与股市危机的发生息息相关,因此对股市流动性进行研究,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对市场的监管者而言,都具备十分重大的意义。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会影响着资产价格,本文尝试利用分析师情绪这一视角,对股市流动性进行研究。(1)分析师情绪指标的构建。为了获得分析师
十九大报告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均聚焦金融风险问题,要求通过强化金融监管等措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式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工作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多为商业银行,因此商业银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不断交往的同时,语言词汇方面也相互影响,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在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自然会出现语言词汇相互流通、借用的现象。近现代,西方的新事物和思想传入东方,日本国承袭中国汉字,两国皆习用汉字对译新事物,创造了许多汉字新词。正是这样的原因,中日两国之间出现了许多词形、词义皆一致的语词,被称为中日同形词。对于中日同形词中由日本借入中国使用的汉字词的源流问题,
近年来,投资、消费和出口环节的发展缓慢,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的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而经济环境压力的影响会进一步抑制投资、消费以及出口环节的发展。这其中,投资活动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投资活动能够扩大内需为我国经济提供新动力。因此,如何提升企业的投资活力,促进企业自身、行业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命题。在如何提升企业投资活力的相关研究中,我国税收作为一种宏观调控手段,涉及社会生产、
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从2014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使得原有经济推动因素动力不足,同时本该是我国优势的人口资源所带来的红利衰减、原有经济结构不合理、现有企业缺少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与此同时,长久以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所依靠的需求侧的政策改革和管理也正面临着效果持续性下滑的状况,供需关系出现了结构性的失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发展成熟,资本市场存在较多的信息不对称情况,相比外部投资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大股东作为内部人,具备信息优势,能够提前知晓上市公司关键信息,在股票处于高位时大幅度减持,甚至操纵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信息披露,在减持前披露利好消息,恶意拉升股价,随即减持,这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公平性交易原则。另外,大股东减持行为给外部投资者传递一个信号——公司的股价正被高估,加上大规模减持增加了股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内生动力不足和环境资源约束两大约束的重要途径。作为生态文明视角下技术创新的新范式,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已然上升为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环境质量同步提高的重要途径。绿色创新活动所存在的“双重外部性”特点使得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政策推动效应,因此政府干预是影响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多种政府干预手段中,环境规制和财政科技支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