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乌托邦思想与实践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im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乌托邦是一种希望通过设计和建造理想城市来解决现实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想观念。在城市发展史中,城市乌托邦始终在伴随着现实城市,同时又与现实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因此城市乌托邦既保持了对现实城市的批判性,又具有未来的指向性。 我们试图通过对城市乌托邦的研究,来解决当代城市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中,功利性的决策造成了城市规划缺少前瞻性;价值观受到空前的冲击,缺少对公众的终极关怀,社会公正遭遇挑战;信仰阙如导致城市规划难以超越物质的无限循环,城市缺乏长久的发展动力等等。通过对西方城市乌托邦思想的研究,将有助于为现实城市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途径。现实主义在此岸,理想主义在彼岸,只有二者兼有,才能从此岸到达彼岸。 自古希腊至19世纪末,西方的乌托邦思想主要体现在社会乌托邦对城市乌托邦的促进。古希腊的哲学思辨是乌托邦的思想根基;中世纪由于基督教的统治,是乌托邦思想的低谷时期;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促使三大经典社会乌托邦的诞生,并从此对乌托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启蒙运动中的批判理性,使乌托邦思想从文学走向社会理论;实证主义的科学进步,使乌托邦思想从社会理论进入到了社会实践。这一时期的城市乌托邦大多受维特鲁威的几何城市影响,缺少一种根本性的突破。西方文化这种明显的乌托邦传统,成为现代城市乌托邦思想根基,而工业社会所带来的矛盾促成了现代城市乌托邦的产生。 现代主义萌芽时期的城市乌托邦受同期社会乌托邦的影响很大,而霍华德、柯布西耶和赖特可以说是现代城市乌托邦思想的启蒙者,从此引发了现代主义成熟时期城市乌托邦的大量涌现,这一时期由于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城市乌托邦带来了空前的想象力,城市可以在空中、海上、地下建造,甚至可以移动,呈现出技术乌托邦的特征。现代主义之后的城市乌托邦,在思想上已经从现代时期的一元化,向注重城市生态、城市人文、城市社会以及哲学思考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表现出价值观的多元甚至对立,而全球范围内反乌托邦的出现,有助于我们对乌托邦更客观的认识。当代信息社会的城市乌托邦出现了转型,表现出对网络发展所产生的城市虚拟化的关注以及从环境生态思想出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 城市乌托邦产生于人类固有的双重化结构,而西方特有的宗教与人文背景更为城市乌托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同时,城市规划本身的学科性质是其产生的前提,而对现实城市的不满与超越是其产生的条件。追求完美、构想希望、坚持正义、关注整体构成了城市乌托邦的本质特征,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它的非现实性。对现实城市的批判性、未来指向性,维持城市规划中的价值理性是城市乌托邦对现实城市的主要作用,城市乌托邦也因此与现实城市相关联,并确立了它的存在意义。从城市乌托邦的关注内容、设计范围和思想观念的演变来看,城市乌托邦经历的是一个不断式微的过程。乌托邦精神是城市乌托邦的核心,而城市乌托邦实践背离了它本身的空间意义和时间意义,又因为乌托邦与西方现实的价值对立,致使乌托邦精神在实践中不断退化和变形。 在现代主义初期的三大城市乌托邦,虽然曾经遭受各种打击、挫折甚至是批判,却不可否认他们对现代城市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城市乌托邦的不成功,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现实社会制度仍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城市乌托邦对现代城市的主要影响,并不在于有多少变成现实,而在于留给我们的乌托邦精神。这种精神并不以现实为价值取向,反而因其固有的批判性而进入历史,并存在于当下。从乌托邦的角度看待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现象,表现为城市乌托邦的缺失与异化,我们需要拥有乌托邦观念并建构乌托邦精神,才会使我们不被当下的功利性所操纵,并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宗教性、世俗性和未来型的特征,具备产生乌托邦观念的条件,而在儒家、道家的思想体系当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乌托邦倾向。等级制度的社会观念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都体现在中国理想城市的建设中。近代以后,中西方间在乌托邦观念上发生过短暂影响,儒家乌托邦帮助西方的乌托邦从文学想象进入现实,而现代中国的社会乌托邦实践,证明了乌托邦的非现实性。在当代城市规划中,乌托邦思想呈现出缺失和异化的状态。城市乌托邦对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的有如下启示:城市规划的自身完善在于科学与乌托邦的统一;中国城市乌托邦特色在于东方思想的发掘;当代社会要求规划师应具有乌托邦精神;城市乌托邦在现实中的作用在于适度发挥;城市乌托邦的观念应完成从激进到渐进的转型;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应走向理想主义、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和谐统一。 论文的创造性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通过对西方各个历史阶段城市乌托邦和社会乌托邦的案例研究,梳理了西方城市乌托邦的思想根源、产生机制,论述了城市乌托邦的本质特征、作用机制、精神内涵和演变规律。 首次明确提出了城市规划具有科学和乌托邦的双重属性。提出了城市乌托邦对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于其对现实城市的批判性及未来指向性,在于维持城市规划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平衡。 论述了城市乌托邦精神与城市实践的关系,并以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三大城市乌托邦作为例证,提出了乌托邦精神衰退的根源是城市乌托邦所固有的非现实性。提出了城市乌托邦对当代城市的重要影响并不在于变为现实,而在于乌托邦思想和乌托邦精神。 深刻剖析了当代中国城市规划中乌托邦思想缺失和异化的现状,指出了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乌托邦思想对当代城市规划在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的意义、作用,提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步行街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品质对城市开放空间的整体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步行街的建设成效如何,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评价。通过对东门商业步行街的
产业集聚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深圳的高速发展奠定了今天的工业基础,成为国内重要的产业集聚地之一。但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的相对滞后,使得各区、街道办工
位于三亚海滨的亚龙湾风景旅游区是中国最南端的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为18.6平方公里,集休闲旅游六大要素:海洋、沙滩、空气、阳光、绿色和风景于一体而闻名。亚龙湾从90年代
寒地大学校园文体区作为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校园文体生活空间载体,伴随着国家文化事业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是校园建设实践和校园规划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对
民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又是民族文化的表现,社会历史的见证。  民居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重大研究课题,是启迪我们创造新建筑文化的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其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人们对住区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注重审美需求的同时,人们更加重视住区景观的生态、健康、安全、舒适以及人性化的设计。  本文主
“建筑构造”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图形为主,内容抽象,学生在学习本门课时尚未接触工程实践,而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往往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建筑学界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新成就,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建筑设计方法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建筑学的内涵.在考察了当代建筑设计方法论
传统校园的魅力所在,除了她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以及环境条件外,更在于她拥有为数众多的各时期的优秀校园建筑。这些建筑记载了校园发展历史中的先辈的创作与贡献,表达了校园的传
在当今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着中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而且风貌和习俗各不相同,在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