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高等教育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的要求。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也不例外,其作为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代表专业,传统单一的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国家体育强国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无论是在主动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还是在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方面都存在令人深深忧虑的诸多问题。因此,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着眼点,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的共识,改革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而且也顺应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发展趋势。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介绍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复合型人才的涵义和基本特征;并始终围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什么要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构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根据当今社会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和要求,系统分析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建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改革构思。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实现是通过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重新定位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特点;建立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保障机制。从而为培养更多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吻合的复合型人才,为教育管理部门规范专业课程设置、修改和完善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