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e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对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的生态足迹情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447992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只有0.233047 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2.214945hm<2>,这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2000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为1.55681hm<2>,小于中国但大于广东省的平均万元GDP生态足迹,这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源利用效益比中国要高,但比广东省低;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为1.262322,比西北地区普遍要高,与上海、江苏等发达省市的水平相近,但不及广东省.同时,在该文中,还对该地区1995-2002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等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纵向分析的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1995-200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而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生态足迹(即生态承载力需求)与生态承载力供给呈反向发展趋势.该地区历年人均生态足迹均出现赤字,而且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对自然资本的利用逐年增加,生态承载力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加剧,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此外,8年来,珠江三角洲的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减小,说明珠江三角洲的资源利用效益是逐年提高的,经济发展的资源利用方式逐步由粗放型、消耗型转为集约型、节约型;8年来,珠江三角洲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总体上趋于上升趋势,说明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程度越来越高,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提高生态足迹多样性的同时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这进一步表明了珠江三角洲地区8年来的资源利用效益是逐年提高的.最后,该文还分析了生态足迹模型的优点与不足,并对不足之处提出完善和修正建议.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安徽宣城和江西九江、泰和、赣州四个地区网纹红土的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宣城、江西九江网纹红土粒度细小而均匀,粗颗粒含量低。宣城网纹红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材料显微分析领域的强有力的工具,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最快的EBSD系统已经可以每秒扫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18年工作回顾rn经济结构不断优化rn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rn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rn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
期刊
采用CaCl2和(NH4)2HPO4作为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的初始材料,在有机大分子丝素蛋白(silk/fibroin,SF)调控下,合成了纳米HA/SF复合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
“植物羊绒”:是一种利用现代高科技培育出来的一种新型棉花,田间吐絮时就具有天然色彩,纺织应用过程中无须化学漂染、煮炼等工艺处理,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护肤养身,是名副其
本文采用了分子束外延(MBE)方法在GaAs(001)衬底上生长InAsSb/InAlSb异质结外延薄膜。样品采用了NBN异质结结构,来研究InAsSb/InAlSb异质外延薄膜的结构与性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暗电流,以达到提高探测率的目的。在本文中主要是为这一目的做了一些铺垫工作。其具体工作如许下:在InAsSb/InAlSb薄膜外延生长过程中,采用了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仪(RHEED)对薄膜表
本文利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poly (1,4-cyclohexylene d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PCT)在亚临界水中的解聚。同时利用熔融石英毛细管反应器(FSCR)研究了PCT在亚临界水中解聚过程的相态变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液-质联谱(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手段对解聚产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
商务部部长钟山5日出席2019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就中美经贸磋商情况回答记者提问.rn钟山说,首先,中美经贸磋商要共同落实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共同”.
期刊
3月9日上午,商务部部长钟山、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副部长钱克明在梅地亚中心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就“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推动全方位对外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