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置入麻醉在脑瘫患儿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y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在显微镜下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术(Carotid sympathetic decollement outer membrane)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此类手术中的优缺点,寻求一种更加适合重症脑瘫(Severe cerebral palsy)患儿实施此类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随即抽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Ⅰ级,择期行显微镜下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手术的患儿60例,分为双管喉罩(Pro 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 PLMA)和普通气管导管(tracheal catheter TT)两组,每组患儿30例。患儿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常规禁食水,麻醉前30分钟在病房内肌注阿托品0.01mg/Kg。在麻醉准备间由家长陪伴吸入七氟烷,待患儿意识消失后进入手术室。常规开放两路静脉通道,监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imetry SPO2)。继续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静脉注射芬太尼注射液2μg/Kg,维库溴胺0.1mg/Kg。2分钟后患儿自主呼吸消失,PLMA组置入合适型号的双管喉罩,TT组选择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术。观察患儿术中不同时间点(入室后即时监测T0、插管前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1minT5)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末二氧化碳等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儿的苏醒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气管插管或者喉罩置入后30分钟两组患儿血气变化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气管插管和喉罩置入,6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在整个围术期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LMA组患儿在各个时点中的心率、血压变化不是非常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组插管后,拔管后心率和血压高于诱导前,且高于PLMA组患儿相应时点(P<0.05),入室后和插管前两组患儿的血压和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以及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组呛咳和咽喉部不适的发生率高于PLMA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反流、误吸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儿麻醉后的麻醉苏醒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LMA组较TT组短(P<0.05)。结论本实验通过研究较大样本量双管喉罩与气管插管通气的不同,提示PLMA既能明显减轻患儿诱导期,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又能改善氧合,降低苏醒期呛咳、喉痉挛的发生率。即使手术过程中患儿体位变动也不会明显影响通气。应用第三代双管喉罩麻醉对重症脑瘫患儿实施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手术,比传统的气管插管全麻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更加平稳,并发症更少。第三代双管喉罩麻醉更加适合此类患儿实施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手术
其他文献
针对开发电网发电企业超基数发电竞争系统的课题 ,本文讨论应用 VB6 .0开发 ANN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总体设计 ,提出了开发 ANN大型数据库应用智能专家系统模式。这一模式将
对高粱进行遗传相关及选择指数分析,确定了二级枝梗数+二级枝梗粒数+三级枝梗数+抽穗期脯氨酸含量构成的选择指数,遗传进度有显著增加,是旱地高粱育种应采用的较为理想的选择
刘树允,又名刘恩铭,号鹤翁,问心斋主人,1971年生于河北献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发展研究会会员、河北沧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职于河北沧州师范专科学校美术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目的:研究目的是采用几种不同的NO-阿司匹林干预LDL的体外氧化,观察其对LDL体外氧化一系列过程的影响,比较多种NO-阿司匹林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为进一步寻找抗LDL氧化的有效
以水稻广亲和品种为双亲之一配制的15个籼粳杂种及其亲本为材料,测定了碾米、外观、蒸煮和食用品质及蛋白质含量,分析了杂种品质表现的特点及与亲本的关系。灰色关联度分析表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 简称内异症)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是引起盆腔疼痛和不孕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资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第一章,IFNγ、IFNγR、IL12、IL12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柱结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IFNγ、IFNγR、IL12、IL12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关系。  方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及你的工作室吗?1976年我出生于荷兰的 Sprang-Capelle。2000年,在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毕业后,与我的大学同学Dylan 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