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宪法发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球化在理论上创造了一个单一的世界,在实践中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法律等诸多领域的变化。全球化是一个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过程。全球化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同样也改变了人类关键的行为主体—国家。作为国家作用发挥和责任体现的国家职能也越来越多的被延伸、让渡和削弱。国家权力的配置也相应发生改变。宪法作为配置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高级法也受到全球化的深刻影响。笔者主要分三个部分来论述此问题:第一部分为全球化的概述。在此部分中笔者通过对全球化现象的分析总结出全球化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特征;并结合对全球化历史进程的分析得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在全球范围内互动的客观过程,是一种不依具体环境、地域、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为转移的趋势的观点。第二部分为全球化对宪法的影响。这部分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展开论述的:一是全球化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思想、社会条件;二是全球化促进了宪法的发展。因为随着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概念以及主权的价值功能都逐渐发生变化,它们都因为全球化的存在而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单个国家无法单独解决的区域性或者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民族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为此进行了更加密切的合作,国家权力配置格局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同时,世界各国在反恐怖领域中的合作,呈现出了人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第三部分描述了中国宪法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讨论了中国宪法理念与制度的变革。全球化的浪潮对中国宪法的发展也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主权、民主、人权等宪法理论受到质疑。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必须进一步更新宪法观念,完善宪法规定,以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本文试图在选题、内容、资料运用和策论等方面有所创新。一是选题上的创新。宪法发展问题以前基本上属于一国内法学研究的范畴。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法律全球化趋势的出现,这就需要我们从全球的角度研究宪法的发展问题。二是内容上的创新。本文根据详实的资料,全面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的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对宪法的巨大推动作用。并全面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宪法的挑战和压力,进而提出我国在全球化时代法制建设的应对策略。三是策论上的创新。理论研究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宪法建设既面临机遇,也面临着沉重压力和严峻挑战。如何使我国的法制建设既顺应全球化潮流,加快与世界法制接轨,又能符合我国国情,本文从观念、制度等层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当然,本文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在分析全球化与宪法产生的历史关联时论述不够充分,还须强化论证。
其他文献
目前我们面临着环境与经济发展两难的境地,为解决这个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应运而生。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对当代建立人与自然的和
<正> 一、前言凤凰山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故都纪南城的东南隅,南距江陵县城关(即荆州城)约五公里,属江陵县纪南乡(图一)。这是一处较为平缓的岗地,最高处达41.3米,高出周围平地
随着研磨技术的发展,各种大型设备不断涌现,需要使用各种大型轧辊,因此对轧辊的要求越来越高。轧辊是各种研磨、破碎、压片等机械设备的主要部件,其质量优劣关系到研磨、破碎
<正>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是开启小学生数学思维之门的钥匙。数学新课标提出:"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
阐述了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并结合北京大学电路基础实验教学,介绍了自主式教学方法的3个重要环节,说明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实施方法和应注意的问
毛泽东一生所用之典故,数量质量冠及古今;这些典故已融入生活之中,并不断地显现其无穷魅力;毛泽东运用典故之研究,成果丰硕但仍待深入;毛泽东所用之典故,是他的&#39;二度创作
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
报纸
<正>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监管政策的持续变革,近年来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飞速发展,对银行经营发展和业务模式转化产生深远影响。个人资产管理业务销售渠道不仅为商业银
中国商贾小说的特色与价值首先表现在它文化上所具有的新意 ,弘扬了一种以商品经济为依托的新思想、新观念 ,其次表现在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它集中融合了中国
<正>本文案例启示:盗伐林木时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行为定性,应在正确把握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和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