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的现状及其关系,并为提高其就业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为高职生在学业、就业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指导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方法:以方便取样的方法在某所高职学校中选取在校高职生被试500名,以“职业价值观量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为研究工具,使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的状况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高职生对职业价值观的关注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发展因素、声望地位和保障因素。(2)不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男生在保障因素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p<0.001)。毕业班学生在声望地位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非毕业班学生(p<0.05)。农村学生在保障因素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学生(p<0.05)。不同专业学科之间在保障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学生干部在声望地位上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p<0.01)。有社会实践经历的学生在保障因素和自我发展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社会实践经历的学生(p<0.01)。(3)高职生的择业效能感在各因子上的自信心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社会支持、学绩、职业信息收集和目标设定。(4)不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生择业效能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男生的自我评价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而学绩得分显著低于女生(p<0.001)。毕业班学生在职业信息收集上得分显著高于非毕业班学生(p<0.01)。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在自我评价、职业信息、学绩、目标设定和总体择业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p<0.001)。(5)高职生自我和谐呈正态分布,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都显著优于大学生常模(p<0.01,p<0.001)。(6)不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生自我和谐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男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有社会实践经历的学生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总体自我和谐上得分显著低于没有实践经历的学生(p<0.05,p<0.01)。不同专业学科学生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p<0.01)。(7)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之间多数存在显著相关(r=-0.112-0.463;p<0.05,p<0.01)。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影响高职生的自我和谐,其中声望地位、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对总体自我和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高职生对职业价值观的关注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发展因素、声望地位和保障因素。高职生的择业效能感在各因子上的自信心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社会支持、学绩、职业信息收集和目标设定。高职生自我和谐呈正态分布,总体自我和谐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和自我和谐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一定的群体性差异。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显著相关。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对高职生的自我和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