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国外大量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够减少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等。而我国关于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纳入医疗服务系统体系中,而且COPD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尚不清晰。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和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4月-2012年1月,便利选取卫生部北京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病情稳定准许出院或门诊就诊的84例COPD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均42例患者,干预组患者接受自我管理干预,干预方式包括面对面指导、短信提醒、电话督导和健康月记记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和呼吸困难量表(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越低,提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和呼吸困难(得分越低,提示患者的呼吸困难越严重)症状进行测评,同时记录上述时间内患者的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结果:干预3个月时,共84例患者完成资料收集:(1)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活动维度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4,P<0.05),提示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活动领域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症状、影响维度及总分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0~1.633,P>0.05);(2)使用MRC测评患者呼吸困难状况,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9,P>0.05);(3)两组患者的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00~-0.417,P>0.05)。干预6个月,回收60例患者资料:(1)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活动维度及总分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2.929,P<0.05),提示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症状、活动领域及总体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9,P>0.05);(2)MRC测评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7,P<0.05);(3)两组患者的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0~-0.143,P>0.05)。结论:自我管理干预能够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呼吸困难症状,为今后患者的管理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