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作为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企业日常融资需求与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融资工具不断出现。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权利质押,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近几年,股权质押一直处于急剧增长的态势。据Wind显示,2018年6月底,市场质押市值达到54,732.79亿元,市场质押股数6249.4亿股,大股东质押股数5949.1亿股。股权质押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在不稀释公司控制权的前提下,将账面的静态股权转化为可动用的财务资源,以满足公司融资需求。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虽然是控股股东自己的事情,但是其股权质押行为也会对上市公司造成影响。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其优点是肯定的,但是缺点和风险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公司在进行股权质押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随着股东手中的股权被大量质押,公司的质押率不断攀升,这种与股权紧密结合的融资方式会对公司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度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引发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利益侵占的可能。同时,控股股东进行频繁且大额的质押行为会不可避免地给公司带来多种经济后果,包括对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绩效、市场反应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我国目前的股权质押状况进行了简要的总结,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案例公司的股权质押行为进行了分析。本文选取FSY公司为案例,从利益侵占的视角对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进行了研究,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了股权质押的动机、侵占方式及经济后果。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控股股东来说,由其大股东的身份,他们不愿意通过可能会削弱其控制权的融资方式来获取资金,而是会更倾向于选择股权质押这一方式;而对于一些居心不良的控股股东们,他们往往会利用资金占用、关联担保的形式进行利益侵占,本文就如何防范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给出了一些启示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由于涉及到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本论文中提到的人名及公司名称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