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已经替代标准的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成为临床评估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癌患者的标准术式。而SLNB在一个中心的正式开展,需要质量控制以确保整个团队熟练掌握这一技术。SLNB未发现明确的肿瘤转移的患者,则可保留腋窝;对于SLNB活检1-2颗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是否需要行ALND从而清扫非前哨淋巴结(non sentinel lymph node,nSLN)仍有争议。目前随着SLNB的广泛开展,其应用范围可能超越了已有的证据支持,一些使用指征尚需明确。方法连续选取1999年5月-2012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行SLNB的乳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SLNB后立即转行ALND的患者进行分析,以检验我科SLNB的准确率、假阴性率,比较两种示踪剂对检出质量的影响;在技术合格情况下,进而研究SLN阳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测;进一步对SLNB阳性并转行ALND的患者进行评估,分析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阴性所占比例及其影响因素,并用两种评分模型验证nSLN阳性预测模型的准确率;最后,讨论新辅助化疗与SLNB检出率准确性的关系。结果我科行SLNB的准确率为93.1%,假阴性率为9.5%,且用放射性示踪剂±蓝染料与单独蓝染料示踪法在准确率、假阴性率上无显著差别;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清扫的前哨淋巴结个数、病理分型、原发病灶的手术方式与前哨淋巴结阳性显著相关;我科累计有70.0%的患者为SLNB阴性,在平均24.1个月的随访中,未发现有局部远处转移患者;因SLNB阳性转行ALND的患者中,56.4%患者仅存在前哨淋巴结的转移,其中,原发灶肿块大小、是否为多发灶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有关;Tenon和MD Anderson模型预测nSLN转移AUC值分别为57.5%和45.3%;新辅助化疗后行SLNB的假阴性率为16.7%,准确率为89.5%。结论我科的SLNB技术符合技术质量标准;70%患者因行SLNB避免腋窝清扫而获益;56.4%的SLNB阳性患者继续行ALND因未发现进一步腋淋巴结转移而属于过度治疗;两个模型预测SLNB阳性的情况下nSLN阳性概率属于低效度预测模型;相比于SLNB术前未行化疗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SLNB具有较低的准确率和较高的假阴性率。